教育教学论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灿 烂 的 中 华 文 化
湖北省襄阳市第十八中学 曹晓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感悟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影响。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三、【教学内容分析】: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五课第一框。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针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同时种种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也对当代学生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些都是学生难以把握和选择的,并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减弱,盲目跟从外国文化等现象,都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
2、学生的需要:如何针对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的错综复杂的实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寻根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有某一方面的深刻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文化寻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不仅使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方法】
情景感悟、合作探究、实践升华
六、【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
多媒体课件、《龙文》的歌曲、《北京申奥宣传片》
七、【教学过程】:
【歌曲欣赏】
上课之初多媒体播放《龙文》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悟灿烂的中华文化。
上课铃响歌曲结束。
【导入新课】
老师问:假如这节课有老师来听我们的课,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欢迎他们?
生:可用热烈的掌声。
师问:假如是在外国呢?我们可用什么方式欢迎老师?
生:可用拥抱,甚至亲吻。
师:由此可见,中外文化有区别,中华文化有其独特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独特的、灿烂的中华文化。
讲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的特点
【播放《北京申奥宣传片》】
1、在张艺谋导演的申奥宣传片中,你看到了哪些中华文化呢?
2、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你还能列举身边其它的中华文化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学生阅读课文P65最后一段内容让学生再次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师: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5000千年)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然后再让学生阅读P65的“相关链接”,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归纳总结: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二)中华文化的影响
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困难、挫折,上课想说话,取得成绩有所自满,……时,我们会用哪些话来激励或调整自己?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 长一智、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等)
2、列举谚语、警句或格言对我们做人、做事的影响
如:A、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 长一智: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B、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天无绝人之路: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语。对于人们看问题、办事情具有深刻的影响。
所有这些都表明,传统文化是过去的,但其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3、四大发明是哪国的?它们对世界文化有何影响?
(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归纳总结:
中华文化的影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华文化的地位
师:谁能说说中华文化的地位是什么?
生: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引申:对传统文化我们应持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