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教程第四版_姚启钧著_讲义第三章.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hap.3 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主 要 内 容 3.1 几个基本概念和定律 费马原理 3.2 光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光学纤维 3.3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3.4 光连续在几个球面界面上的折射 3.5 薄透镜 3.6 近轴物点近轴光线成像的条件 3.7* 理想光具组的基点和基面 二、几何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物体的影子) (2)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和光路可逆原理. 适用条件: 光波面线度R远大于光波长λ (否则,用衍射光学) 三、费马原理 光在指定的两点间传播,实际的光程(P15)总是一个极值。 极小值:图(b)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极大值:图(c) 恒定值:图(a) 四、单心光束 光学系统(光具组) 1.单心光束:凡是具有单个顶点的光束﹙同心光束﹚。 ①发散光束:由一发光点发出的光束; ②汇聚光束:向中心会聚的光束。 (具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2.光学系统:由不同材料做成的不同形状的反射面、折射面以及光阑组成的系统,其作用是变换光束.反射镜、棱镜、透镜、光阑等是构成光学系统的基本元件。 五、 物和像的概念 物点: 入射到光学系统的单心光束的顶点(P) 像点: 经光学系统出射后又汇聚的单心光束的顶点(P?) 实物点:发散的入射单心光束的顶点(P) 虚物点:会聚的入射单心光束的顶点(P) 实像点: 会聚的出射单心光束的顶点(P?) 虚像点: 发散的出射单心光束的顶点(P?) 实物点、虚物点、实像点、虚像点的集合分别称为实物、虚物、实像、虚像。 注意: ① ② 简言之“实”-“实在有”,“虚”-“虚假”“无”。 物空间和像空间 物空间(物方):入射光线所在的空间。 像空间(像方):出射光线所在的空间。 注意:物空间和像空间的点不仅一一对应, 而且共轭(共轭光线、共轭点) 物像共异性 共性:物像均不过是单心光束的顶点的集合而已(眼睛不能区分物像!)。 异性:入(出)射到(于)光学系统的单心光束的顶点的集合。 物像之间的等光程性 物点S和像点S?之间 各光线的光程都相等 (费马原理) 3.4 光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光学纤维 一. 光的平面反射成像 二. 光的平面折射成像 三. 全反射 光学纤维 四. 棱镜 一. 光的平面反射成像 一个平面镜是最简单的光学系统 平面反射镜是一个最简单的理想光学系统,它不改变光束的单心性,能成完善的像。所成的像与原物大小相同,而物和像以平面镜为对称。 (平行光束折射时仍为平行光束 ) 可见:当y不变时,它们随 x 或 i1 而变。 如果光束是单心的,则P ?就是折射光束的顶点; 如果光束不是单心的,则P ?不是折射光束的顶点,此时必须考虑光束中光线的空间分布。 (推导见P154附录3.1) 讨论: ①将图绕 oy轴转一小角度? 折射光束的单心性已被破坏: 光束中的所有光线并不相交 于单独的一点,而是交于两 条相互垂直的线段上。 子午焦线:一条由P?所描出的垂直图面的焦线; 弧矢焦线:一条是位于图面内的焦线P1P2。 ∵ 单心光束的波面是球面, ∴ 在平面界面上折射后,波面的形状发生变化,不再是球面了。这样单心光束形成了互相垂直的两小段像(且不那么清晰)的现像称为像散。 ② 当i1=0,即当P所发出的光束几乎垂直于界面时,有 x ?=0 , y ? = y1 = y2 = y? n2 ? n1 。 这表明 y ?近似地与入射角 i1 无关,则折射光束是近似单心的,y ? 称为像视深度,y 为物的实际深度。 如果:n1 n2,那么 y ? y ,即像点P ?位于物点 P 的上方,视深度减小。 (渔民叉鱼) 如果:n1 n2, 那么 y ? y ,即像点P ?位于物点 P 的下方,视深度增大。 三. 全反射 光学纤维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