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5-04-06约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22

DB1302

唐山市地方标准

DB1302/T366—2013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3-11-15发布2013-12-15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02/T36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唐山市丰润区农业畜牧水产局、唐山市土壤肥料站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艳、张树明、陈亚东、徐春梅、付占华、赵阳、宋建坡、周健强、张小双、

张倩、曹莉、胡春珍、郭占胜、张作新、闫宏伟、张海茹。

DB1302/T366-2013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粗缩病的主要表现、防治原则、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1302/T333无公害玉米杂草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玉米粗缩病

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通过微伤传播,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

流行的主要病害。

4主要表现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苗期特别是5叶期前为敏感期,2叶1心时最敏感,发病后,病株节间缩

短、严重矮化、茎秆粗,叶色浓绿,宽短质硬。叶背脉上有肿胀白色的蜡泪状突起,有时叶鞘、果穗苞叶

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虽抽穗,但半包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

良,雌穗花丝不发达,结实少,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重病株多提早枯死。

5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农药使用应符合

GB4285、GB/T8321的规定。

6防治技术

6.1农业防治

6.1.1选用抗耐病品种

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大面积种植。

6.1.2调整播期

春播玉米、麦套玉米播期应适当错后至6月上旬。

6.1.3加强田间管理

病区压缩麦田套种玉米面积;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增强玉米抗逆性;

DB1302/T366-2013

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

6.2化学防治

6.2.1化学除草

杂草除治依据DB1302/T333规定进行。

6.2.2种子处理

用种衣剂进行包衣或用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虫剂拌种,如用5%吡虫啉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

种。

6.2.3药剂防治

6.2.3.1防治灰飞虱

田间发现灰飞虱成若虫危害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叶面喷施。如用25%噻虫嗪可湿性

粉剂6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在晴天无风条件下,

于下午4时至黄昏前将药液均匀地喷洒到玉米植株上。

6.2.3.2防治粗缩病

田间发现粗缩病病株时,及时选用抗病毒类药剂,进行叶面喷施。如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00~

6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800~1000倍液、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每7d~10d1次,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