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在马克思主义多部经典着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反复论述了共产社会实现的历史条件,例如,生产力高度发达带来的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社会化大生产促使商品和货币的消亡、三大差别的消灭、旧社会分工消亡的前提下社会成员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劳动产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阶级差别消失等等,这些原则都是衡量是否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同时,为了更加全面地阐明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还从自然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说明。研究这些散见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同时期着作中有关观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现实社会。尤其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当今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角度出发,将其作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理论基础和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方法,这对于中国特色 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上看共产主义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要经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对自然的异化及其扬弃等两个阶段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这种观点处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其中,人的对象性是马克思早期着作中所讨论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从这些着作中可以看到,这一范畴主要被用来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研究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和对象性关系入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得以生成并发展。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表达了人来自自然,同时又会积极地对自然界进行干预的观点。他认为一方面,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与生俱来的 望驱使人自觉地与自然发生关系,这是人与其他动植物相区别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由于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取自于自然界,就决定了人同动植物一样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这是人与其他动植物相一致的共性。为了论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对象性关系,马克思指出,满足人类 望的对象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不依赖于人而存在。人类要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就需要能够满足他的 望的对象的存在。马克思总结道: 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为了明确这一点,马克思举出很多例子做出说明,比如饥饿是人的基本生理现象之一,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人就必须从自身之外的自然界获取食物或者食物的原材料。那么食物或食物的原材料相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就是人本质的对象性。又比如植物为了生存就需要阳光的照耀,阳光相对于植物就是植物的对象性。这就是说,正如太阳是保证植物生存的对象一样,植物是确证太阳本质的对象。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也是如此,人类需要依靠自然界而存活,反过来自然界通过人类证明自己的本质力量。 在通过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论证人是自然存在物之后,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还是类存在物,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如果说人的依赖性社会,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繁衍与自然界发生最基础的、最本质的交换能量的活动,到了物的依赖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后,异化劳动使得工人通过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表现的反而排斥工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人与自然界对象化集中表现为人类自身劳动成果的丧失和被自身劳动成果支配和奴役的现象,即人的劳动的异化和外化。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界对象化关系出现异化,即工人被剥夺了生活和劳动的必要对象,最终工人不计完全丧失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对象,而且就连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是连工人想要在资本家工厂继续出卖自己的劳动也变成了只有通过不停歇的劳动才能占有的对象。那么,究竟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会出现人与自然界对象性关系被异化的现象?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给出了解释,他认为自然界在整个资本主义大工业形成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自然界为劳动和工人提供了生活资料,即一方面提供了劳动存在的劳动加工对象,另一方面提供了维持工人本身肉体生存的手段。按照人与自然界对象性关系应该是工人首先作为自然存在物,获得生存资料,才可能去工作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情况却恰恰相反,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他只有先得到工作,才能够生存。这样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被异化了: 工人与感性的外部世界、与自然对象相敌对。这种异化现象只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人的本质才能在自觉自愿劳动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并通过劳动能动地、现实地生存和发展。也只有到这一阶段,人才会完全地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才会重新回归到自身和社会,伴随着人本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