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知识点大全.docx
2020年初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知识点大全
审计概述
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伴随着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古代审计主要以官厅审计为主,如我国西周时期就设有“宰夫”这一官职负责审计工作。近代审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兴起,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运而生。现代审计则更加多元化,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且审计的范围和方法不断拓展和创新。
2.审计的定义和本质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其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
3.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社会审计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实施的审计。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1.国家审计机关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审计机关为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包括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等。
2.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是指部门、单位内部设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或配备的专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主要有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等。
3.社会审计组织
社会审计组织是指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承办的具体业务项目包括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等。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
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1.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国家审计准则包括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和处理处罚准则等。内部审计准则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审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等。
2.质量控制标准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国家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社会审计组织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对业务承接、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3.职业道德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国家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等。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保守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社会审计人员应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1.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包括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社会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具体审计目标是总体审计目标的细化,它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而有所不同。
2.审计程序
国家审计程序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审计工作实际,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实施阶段包括组成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进行审计取证等工作。审计报告阶段包括起草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定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等环节。内部审计程序一般也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社会审计程序包括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等阶段。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实物证据是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取得的,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