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一一秦汉知识点good..doc

发布:2017-01-22约1.78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前2070---前1600) ①前2070 禹建夏 ②禹死启继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代替 禅让 ③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武装、官职、监狱,制定刑法,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④地域:山南河西(今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建都阳城(河南登封) ⑤灭亡:夏王桀,暴虐无道,自比太阳。前1600,黄河下游商汤灭夏 (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二.商(前1600至 前1046 ) ⑴前1600 ,商汤灭夏,建都亳(河南商丘) ⑵商中期,盘庚迁都殷(河南安阳), 商朝又称殷朝 ⑶灭亡 ①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人祭和人殉。     ②武王伐纣:商末,西方属国周武王进攻商都,史称武王伐纣 ③牧野之战。 前1046,武王纣王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军队倒戈,纣王自焚,商灭 三.西周 (前1046 至 前771 ) ①前1046 牧野之战,周武王灭商,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②前841  厉王贪财好利,“国人暴动” ,厉王外逃;“周召共和”。 ③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④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厉王令人监视百姓,使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进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周幽王宠爱褒拟,废掉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改立褒拟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至母家申侯处避难。申侯联合犬戎起兵。宜白就是后来的周平王。 四.井田制和分封制       为巩固统治,经济井田,政治分封 1、 井田制 ⑴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⑵内容 ①土地王有; ②分封诸侯(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 ③交纳贡赋  ④井形奴种(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 奴隶集体耕种) ⑶瓦解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出现,井田瓦解 春秋晚期鲁国初税亩和其他国家赋税制,实际承认私田合法化,是井田制瓦解标志。 商秧变法,废井田,标志着井田制的崩溃 2、分封制 ⑴性质 西周地方行政制度、目的巩固政权 ⑵内容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齐鲁宋、燕卫晋等) ②诸侯服从周王,贡献财物,随同作战 ⑶作用 初期客观上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也造成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王权的衰落和诸侯权力膨胀。 3、井田制与分封制 ①分封制是商周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上层建筑,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和周的经济基础 ②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③ 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④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夏朝 阳城(今河南登封) 前2070年禹 前1600年夏桀 商朝 亳(今河南郑州) 殷(今河南安阳) 前1600年商汤 前1046年商纣王 西周 镐京(今陕西西安) 前1046年周武王 前771年周幽王 东周 洛邑(洛阳) 前770周平王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畜牧业 发展原因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  ②采取奴隶集体耕作方式  ③奴隶劳动 发展表现 A.农作物品种增多。商周已种植五谷 B.耕作技术提高。商和西周时期,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  使用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C、农田水利发展 D.作物产量增加。粮食除食用外,酿酒业出现。 商畜牧业 :占重要地位,饲养家畜很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祖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西丝商玉 商周酒漆 商西原始瓷器和夏商周青铜器  1.青铜 ⑴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①夏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目前所知最早夏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河南)中发现的,有刀、锥、鱼钩、铃等小件器物和爵。 ②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朔。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A1商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士和贵族使用。铸造技术精湛先进。 铸造830多公斤重的司母戊鼎,需要二三百人合作,才能完成 A2西周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有些动物形状器皿栩栩如生。 河南西周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礼器,多达180件,加上工具和车马饰件,总数有五千余件。 ⑵繁盛表现:A.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