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29-01
【摘要】目的:通过中西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以此探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中药离子透入结合玻璃酸钠骨腔内注射,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行泼尼松龙和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两组没有性别、年龄、疾病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6.45%,对照组占29.17%,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相互搭配,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治疗后复发率低,且无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结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临床治疗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常常会引起患者膝关节疼痛,致使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同时在临床治疗上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为此本文将通过中药离子透入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共收治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7.2±2.4岁,病程6个月~23年,平均7.4±3.6年。经过临床问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劳损病史和外伤病史。在日常关节活动时,常表现为膝部疼痛。临床诊断为双膝疼痛为28例,单膝疼痛为40例。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病43例,创伤性骨关节炎17例,髌骨软化症8例。影像学报告为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狭窄,胫骨髁间嵴变尖,同时出现骨赘和刺装增生,软骨面出现骨质增生的现象,部分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中药离子透入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行泼尼松龙和利多卡因治疗,两组没有性别、年龄疾病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中药以自拟中药方治疗,将鸡血藤、生川乌、生草乌、白芍、赤芍、苍术、牛膝各15g,桂枝12g,当归、威灵仙各18g,细辛9g用醋浸泡一周,并通过电疗饥输出稳恒直流电,将100cm2浸沾中药过滤液的衬垫,放置膝关节内侧连通阳极,再将100cm2浸沾生理盐水的衬垫放置于膝关节外侧连通阴极,电流密度在0.05~0.10mA#8226;cm2,每天透入一次,每次15~20min,每10次为1个疗程。待中药离子透入24小时后,令患者屈膝90°,从髌下两侧入路,常规消毒再经过局麻穿刺至关节腔内,缓缓注入玻璃酸钠,每周注射一次,4周为1疗程。
对照组采用50mg泼尼松龙和2毫升2%利多卡因治疗,根据上述膝关节腔注射,每周注射一次,4周为1疗程。
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判定疗程。
1.3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在0~135°。
显效:主要症状消除,膝关节活动不受限制,行走时无疼痛,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在0~135°。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生活基本能自理,但行走仍有疼痛,关节活动仍受限。
无效:治疗前后无差异,甚至病情加重。1.4 统计学处理方法:根据数据资料,采用Ridit分析法和X2进行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详见表1)
治疗6个月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占6.45%,对照组复发7例,占29.17%,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3 讨论
按照中医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般是由于阳虚寒凝,血瘀阻滞,筋骨失温,使骨质发生变化,形成骨刺、增生等症状,由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采用活血、驱寒、止痛、祛风湿,以此改善修复组织及促进微循环[2]。
本文临床研究中,采用中药离子透入进行中医治疗,其中白芍、赤芍、生川乌、生草乌具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祛风除湿的功效;鸡血藤、牛膝、威灵仙、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舒筋通络,消骨哽的功效;细辛、苍术、桂枝具有祛风、散寒、解表的功效。通过离子透入以此增强抑制关节网状内炎症代谢产物,加速药效分解速度,降低神经末梢的活跃性,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缓膝关节周围肌肉痉挛的疼痛感,减少软骨在机械作用下受损[3]。
玻璃酸钠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上,可以有效润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