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现状 重视认识程度远不如增生和癌 诊断治疗虽有进步但关注不够 症状多变原因和机制不甚明了 诊治有争议治疗结果令人忧虑 医师无兴趣无耐心而有失败感 令病人沮丧多方投医仍不满意 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不足(一) 确切病因尚待确定 诱因较多 不完全与感染相关 机制复杂 临床表现和病理基础不同步 原因不详 是否大多数的症状发生与前列腺相关 缺乏对病情、治疗效果、预后的评估标准 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不足(二) 新分类方法仍然有局限性 特殊性前列腺标本中白细胞和细菌的重要性已被认识,但真正的意义仍不可测 活检组织培养结果与其他标本不同步 无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不确定性 缺乏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前列腺炎需澄清的问题 前列腺炎是否主要的临床问题? 前列腺炎是否容易诊断? 新分类方法是否适用? 症状是否易于评估? 治疗效果如何? 前列腺炎新分类法 1995年NIH慢性前列腺炎讨论会上提出 根据特异性标本的镜检和培养结果确定 1998年11月,1999,2000.10.NIH国际前列腺炎协作网络(IPCN)会议得到确认 前列腺炎新分类法(一)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Ⅰ)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 慢性无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部位疼痛综合征(Ⅲ)?3月伴排尿或性机能症状,无感染证据 炎症性慢性疼痛综合征(ⅢA) 非炎症性慢性疼痛综合征(ⅢB) 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Ⅳ)检查发现 前列腺炎新分类法(二) 仍有局限性:WBC关联性、判断标准,微生物与临床的关联性尚不明 有改进,对临床和科研有用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否适用于临床待确定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 必需项目:1.病史 2.体检包括直肠指诊 3. 4杯或2杯试验 推荐项目:1.CPSI 2.尿流率 3.残余尿(B超) 可选择项目:1.精液标本检测 2.尿道拭子培养 3.压力流量测定 4.电视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肌电图 4.经直肠超声 5. PSA IPCN 2000.10.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一) 建立可靠有效反映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 复习文献,认知测试,专家讨论,有效性测试(正常人和BPH对照),统计学处理得出有9项指标问卷(524份问卷) 疼痛不适(部位、频率、程度)4项,排尿症状(梗阻性或刺激性)2项,症状的影响2项和生活质量1项 易于填写,高度分辨力,有效,适用于临床和科研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二) 总分为0-43 分别计算疼痛、排尿症状和对生活影响的积分 计算疼痛和排尿症状积分由0-31 症状积分等级:轻度=0-9 中度=10-18重度=19-31 前列腺炎的诊断问题 四杯法费时,费用高,对治疗效果无预示作用,假阳、阴性多,对适宜治疗方法选择无真正帮助 ,仍为金标准 按摩前后尿液培养及常规,简便,更适宜于首诊(Nickle1997):按摩前中段尿和按摩后尿初标本 应停用抗生素4-6周并作VB1标本检查除外尿道炎 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区分 其他检查适应征 梗阻性排尿症状------尿流率 尿流率提示梗阻------尿流动力学检查 提示膀胱颈部病变---电视排尿检查 前列腺精囊病变------TURS 排除尿道膀胱颈部病变—膀胱镜 前列腺炎的诊断问题(二) 常规培养不足以发现培养困难的病原体 抗生素试验无充分依据 相关的微生物 确认的致病菌:G(-)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菌,假单孢菌) 很可能的致病菌:G(+)肠球菌族,金色葡萄球菌 可能的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 确认的非致病菌:类白喉杆菌,乳酸杆菌族,棒状杆菌族 隐含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病毒,胞壁缺陷细菌等 Ⅲ型病人中尿和精液标本中非常见细菌的确定 23例CP 8例对照 收集精液,VB1,2,3标本 确定病原体基因型而非表现型 全部精液及47/58尿标本有细菌DNA 非常见菌Paenibacillus sp. Proteobacterium sp. 黄杆菌,短根杆菌,难培养真杆菌属 首次报道二种前未发现细菌 可能是致病菌或前列腺炎微环境中特殊菌种 Nickel 2001.6.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严重程度和感染、炎症是否相关 N=278 87%(243/278)Ⅲa CPSI评估(疼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