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大师宫崎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画大师宫崎骏
第一部分 1.宫崎飞机的痛与伤(1)
一、学生时代:宫崎飞机的痛与伤·乡下的日子·《白蛇传》之醍醐灌顶
宫崎骏(HayaoMiyazaki)1941年1月5日生于东京,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家原本住在东京文京区,后来为了躲避二战战祸,全家由东京搬迁到东北部的枥木县乡下。后来因战事疏散,举家迁往宇都宫市和鹿沼市。伯父在鹿沼市经营了一家名为宫崎飞机的公司,主要制造著名的尾式战斗机尾舵和驾驶舱防风罩等军需附属产品,战争期间曾有1000名员工在此工作。宫崎骏的父亲在那间工厂担任主管,因此家庭生活条件非常好。就是在这个时候宫崎骏迷恋上了飞行器,迷恋上了飞翔。
宫崎骏回忆这段生活的时候说:我小时候是个很乖的孩子,绝对谈不上叛逆二字。我严格遵循着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成功的古老信条。可以说我和同时代的孩子一样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从没想过拍电影,只是很喜欢画画。有趣的是我父亲却是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从我很小起他就经常带我去看电影。在我的印象中,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安德烈·瓦伊达的《灰烬与钻石》,以及罗伯特·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比美国西部片和动作片好看。(转引自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9页。)
由于正值战争期间,年幼的宫崎骏听过许多悲惨的故事,例如人们被迫征召入伍去杀人或者被人杀,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与折磨等。这些故事给他的印象就是,这一切都是罪恶。宫崎骏后来痛苦地回忆道:许多丑陋行为不断出现:欺诈、投机倒把甚至贩卖伪劣产品。很凑巧,我有一次从父亲那里听说了关于神风敢死队飞机尾翼的丑闻。这些飞机尾翼都是出自那些根本没有接受任何正规培训的临时女工之手。尽管这些飞机尾翼不符合标准,但是只要父亲贿赂一下军方的主管人员就可以顺利过关。这些伪劣产品甚至连机关枪口都忘了留。这无疑给神风敢死队执行任务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是我家的飞机尾翼问题与其他工厂的飞机引擎问题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那么我们家从这个军需用品工厂中得到了什么呢?首先,我家亲戚都无须应征入伍去前线当炮灰,理由很是冠冕堂皇——他们需要在工厂里为国家生产军需物资。其次我父亲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尽管我母亲也说她每日要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奔波,但是与普通人家相比她的操劳简直不值一提。
宫崎骏曾讲到,1945年7月,他四岁半时遭遇一次空袭,叔叔冒险开来一辆小卡车,在载全家人逃离时,邻居的妇女抱着小孩请求带她走,在卡车已开动的情况下,留下了这个妇女和她的孩子在哀号。这件事在宫崎骏心头留下了永远的痛:后来我听说那对没上车的母女幸存下来了。感谢神明,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下能活下来还是相当不容易的。当普通老百姓挣扎于战争的苦海之中时,我却衣食无忧地生活着,当我们全家坐着烧汽油的卡车逃命时,普通老百姓却只有在原地等死。这一切只是因为我父母是为战争生产杀人机器的商人。
第一部分 2.宫崎飞机的痛与伤(2)
在宫崎骏的童年时代,由于经济问题许多孩子上不起学,或者中途辍学。当我开始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感兴趣后,就经常拿自己和那些失学的同龄孩子比较。在为那些孩子担忧的同时,我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极其荒谬、充满谎言的社会中。(最可怕的是)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陷入这个怪圈无法自拔。你根本无法与这个怪圈对抗,所以整个高中时代我都装出一副温文尔雅、沉默寡言的样子。但是我不能永远这么欺骗自己。我的意思是我不能叫自己的后半生依旧生活在谎言之中。因此当我18岁考上大学后,我开始认真反思过去那些困扰我的问题。但是这太痛苦了,因为我必须鼓起勇气和我父母斗争。如果说父母没有搭救那一对母女是恶的话,那么轰炸日本的(美国)飞机又是什么?如果说美国飞机轰炸日本是大恶的话,那么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菲律宾和东南亚国家进行的大屠杀简直就是十恶不赦了!所以问题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宫崎骏之所以把影片中的坏人塑造得惹人喜爱,并不因为他在追求所谓的都有两面性,而是他不希望或者说不敢面对真正的坏人!因为这会使他回忆起那段他不愿意回忆的痛苦往事。他说:我看过许多描写人阴暗面的和如何愚蠢的电影。这种电影使观众万分沮丧,仿佛自己是被告一样带着烦恼走出法院(电影院)。每当我看这种所谓艺术片时就提醒自己我一定不能把电影拍成这样。我要的是完全理想化的;是像《熊猫家族》、《龙猫》那样的电影。命中注定我只有制作这种风格的电影,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以上引文皆出自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5页。)
宫崎骏小学一到三年级都在宇都宫市的小学就读,在乡下的日子,他渐渐地感觉到自然界的神奇,后来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他在思考的问题。小学三年级宫崎骏从宇都宫市搬回东京。1947年的时候,宫崎骏六岁,由于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