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胆囊肿瘤性病变的超声诊断.ppt

发布:2019-03-10约2.99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声像图特征 : 隆起型 1、胆囊腔内见息肉样隆起或乳头状结节样实性回声 2、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隆起,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 3、基底宽,蒂短小 声像图特征 : 肿块型 1、团块自囊壁突向胆囊腔,附着的胆囊壁显示模糊 2、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坏死钙化时有强回声 3、合并结石可见强回声伴声影 4、CDFI: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声像图特征 壁肥厚型 1、胆囊壁非均匀性肥厚,并且回声强度不均匀 2、胆囊腔变小,显示模糊 3、胆囊外形欠规则 声像图特征 : 混合型 1、胆囊腔内见乳头状团块突入,胆囊壁不均匀肥厚 2、胆囊腔形态欠规则 3、胆囊腔变小或显示模糊 转移征象 胆囊癌易侵犯肝脏及早期转移 超声诊断间接特征: 肝门部胆管阻塞,肝内胆管扩张 肝实质浸润及肝内有转移灶 胆囊颈部和胰头淋巴结肿大 胆囊癌CDFI表现 胆囊壁和肿块内可探及丰富的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信号,RI多0.40 炎症所致的胆囊壁增厚,较少探及动脉血流信号,且速度较低 图 鉴别诊断 1.胆囊壁本身良性病变形成的增厚或隆起性病变,如:慢性胆囊炎,腺肌增生症,良性腺瘤,息肉等. 鉴别要点: (1)慢性胆囊炎多属均匀性增厚,内壁较规则,厚度不如癌显著, (2)腺肌增生症在壁内显示为小囊状结构为其特征. 鉴别诊断 2.囊腔内回声性病变形成的肿块伪像:如:无回声或声影不明显的堆积状泥沙样结石,陈旧性的稠厚胆汁团或脓团,凝血块等. 鉴别要点: 这些异物与胆囊壁有明显分界线,且改变体位可移动,易于作出鉴别. 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鉴别 胆固醇息肉 腺肌瘤 腺瘤 腺癌 形态 颗粒状或乳头状 壁局部增厚隆起 乳头状或分叶状 圆球形或不规则形 大小 10mm 不定 10mm 20mm 回声强度 中等或强回声 强回声 强回声 不均呈混合性 基底 窄,有蒂 宽有蜂窝状小暗区 较宽或有蒂 宽 后方声影 无 无 无 无 移动性 无 无 无 无 好发部位 体部 底体部 体颈部 底颈部 单发或多发 多发 单发 单或多发 单发性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Tankertanker Design 胆囊肿瘤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解剖结构 胆囊位于右上腹肝右叶脏面的胆囊窝内,呈囊泡状鸭梨形 大小:长约7-9cm,直径约2.5-3.5cm,壁厚0.3cm 毗邻结构: 前外—肝右叶 内后—十二指肠、胰头 下—横结肠、右肾 基本扫查方法 患者仰卧位或右前斜位置 必要时膝胸卧位或站立位 右手向上抬举,于右肋弓下、右肋间,多方向,多切面扫查 防止将下腔静脉、门静脉误认为是胆囊 正常切面声像 胆囊纵切类似鸭梨或茄子形,颈部为膨大的哈氏囊 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 无回声,透声性好。 胆囊壁厚均匀,0.3cm 胆囊壁回声鲜明,内壁光滑 定义与分类 定义:胆囊内附壁性良性或恶性赘生性或肿瘤样病变 大体病理分类:按胆囊隆起性病变的病理组织 特点分五类:1.胆固醇息肉 2.炎性息肉 3.增生 4.腺瘤 5.腺癌 Chistensen从病理组织学分类,除恶性的腺癌 外,分为两类: 良性肿瘤 良性假瘤 1.上皮性 1.增生性 (1)腺瘤(乳头状) (1)腺瘤样增生 (2)腺瘤(非乳头状) (2)腺肌瘤样增生(腺肌瘤) 2.支持组织 2.息肉(1)胆固醇性(2)炎性 (1)血管瘤 3.异位组织(1)胃粘膜(2)肠粘膜(3)胰腺组织(4)肝组织 (2)脂肪瘤 4.其他 (3)平滑肌瘤 (1)纤维黄色肉芽肿样炎症 (2)寄生虫感染(3)其它 (4)颗粒细胞瘤 临床上较常见: 胆固醇息肉(良性假瘤) 腺瘤 腺癌 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层的巨噬细胞内,逐渐形成向黏膜表明突出的小结节 弥漫型和限制型(后者多见,呈息肉样表现) 最常见的胆囊瘤样病变 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相似 声像图特征 弥漫型: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回声显著增强,不均匀,伴胆囊壁多发 彗星尾征,此型少见。 局限型: 一般为多发,以胆囊体多见 体积小,最大直径多小于10mm 形态多呈颗粒状,有蒂或基底较窄 内部呈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后方无声影 胆固醇息肉 胆囊腺瘤 病理: 单纯性腺瘤和乳头状腺瘤 体积较小,呈圆形或乳头状,偶有蒂,乳头状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