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吞咽障康复训练PPT.ppt

发布:2018-01-25约1.7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吞 咽 障 碍 康 复 训 练 张颖妮 吞咽的生理分期 认知期 吞咽障碍的定义 食物不能安全有效地由口送到胃内,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57~73%。 吞咽障碍的主要危害 吸入性肺炎 *据统计,15~25%的脑卒中患者死于肺部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又以吸入性肺炎为主。 营养不良、脱水 *调查结果显示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0.0%和51.5%。 流程 询问病史和临床评估, 筛选患者是否有吞咽障碍 观察 饮水试验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基本排除 检测手段 VFSS VESS 测压 放射线 超声 SEMG 脉冲血氧 定量法 否 否 是 是 基本评估 特殊评估 改良版饮水试验 参考标准: 1a:不能下咽,无呛咳,伴有喉头湿音和呼吸的变化 1b:不能下咽,伴呛咳 2:能下咽,无呛咳,伴有呼吸变化 3a:能下咽,无呛咳,伴有喉头湿音 3b:能下咽,伴有呛咳 4:能下咽,无呛咳,无喉头湿音,无呼吸的变化 5:在4的基础上能够在30秒内完成2次空咽 评价意义: 3分以下者本次检查结束 4分以上者,继续进行30秒内2次空咽的检查 2次检查均在3分以下者终止检查,记录得分 3次检查中取最低分为最终得分 实验室检查 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ideofl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 该检查能在透视下观察患者吞咽液体、浓汤、糊状等不同黏稠度的由钡剂或碘水包裹的食团和不同容积的食团的情况,并通过从侧位及前后位成像对吞咽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被称为诊断吞咽障碍、确定口咽功能紊乱机制的“金标准”  实验室检查 脉冲血氧定量法(pulse oximetry) 无创性 一般以血氧饱和度基线水平下降2%作为误吸的预测标准,而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检查方法是将脉冲血氧定量法与床边吞咽筛查法联合应用,敏感性可达73% ~100%, 特异性达62% ~76%。 小结 快速、简便、无创的筛查方法仍非常重要 *新的研究运用饮水试验联合脉搏血氧检测法发现饮水后2min内血氧饱和度下降与误吸明显相关 VFSS检查阴性的患者仍不能排除发生误吸 重视患者的主观表述 注意患者的吞咽执行能力 常用康复训练技术 头位与体位控制 常用康复训练技术 为什么头部前倾位进食? 常用康复训练技术 头部控制训练 仰头、低头、左旋、 右旋、环转、侧方 (颈椎操) 辅助训练 主动训练 抗阻训练 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 屏气练习 咳嗽训练 清嗓 用力咳嗽 排痰训练 常用康复训练技术 冰刺激训练 *冰刺激不是单纯的被动训练,快速擦刷后应嘱患者迅速做吞咽动作。 常用康复训练技术 K点刺激法:“k点”也叫k-poin,位于磨牙后三角的高度,腭舌弓和翼突下颌帆的中央位置,位于两牙线交点的后方,此处实际是一个凹陷。 常用训练技术 常用训练技术 吸舌器 *使用吸舌器不可过度用力,先牵伸几秒后再做相应动作, 吸舌持续时间不可过长。 常用训练技术 摄食训练 安静、整洁的训练环境 有无自主咳嗽,是能否进行摄食训练的重要参考指标 训练前清理口腔,排痰 含住食物→屏气→用力下咽→清嗓或咳嗽→重复1~2次空吞咽 几次吞咽后,头部侧方运动,减少食物残留,也可吞咽少量水 嘱患者发“啊”音,观察是否有气泡声或痰鸣声 训练结束后,也要清理口腔,避免细菌滋生 常用的训练食物: 老酸奶→牛奶→冰水→常温水 常用训练技术 摄食训练 增稠剂可调和成任意稠度的形状,尤其适合于液体吞咽困难的患者的日常饮水。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 穿插进行冰刺激等训练 监测体温,定期复查CT等 训练后保持坐位30分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