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几种苗木病害分析及防治.doc

发布:2018-06-05约3.3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几种苗木病害分析及防治   摘要:苗木的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两类病害一旦在绿化苗圃中发生,如不及时防治,都可能造成部分苗木毁灭性灾害。在育苗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   关键词:苗木病害;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20-2      1 常见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治   1.1 立枯病   又叫幼苗猝倒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1.1.1 危害树种 银杏、石楠、榆树、松属、棕榈等多种树木幼苗。   1.1.2 危害症状 真菌性病害。危害幼苗根部,呈水渍状或暗褐色,以后蔓延到茎叶,多发生在幼苗出土后一个月内,高温高湿环境下。患病后,茎叶枯黄下垂,迅速死亡。在幼苗较大、茎枝木质化后,病株表现为枯死而不倒,故称立枯病。   1.1.3 防治方法 第一,选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土地作苗圃。第二,土壤消毒。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5kg,与细土混合,药与土的比例为1:200。也可用40%甲醛溶液50毫升,加水到8-12升浇灌土面;还可用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或敌磺钠,按3:1配比,用量4-6g/m2,以药土沟施。   第三,幼苗出土后,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1:12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d喷洒一次。   1.2 根结线虫病   1.2.1 危害树种 柳树、栀子花、泡桐、悬铃木、梓树、桂花、梅花、桃花等。   1.2.2 危害症状 线虫类病害。病株侧根和细根,根皮畸形生长,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呈黄白色,后变褐色,最后根系腐烂,使地上部生长衰弱,严重时,植株死亡。   1.2.3 防治方法 第一,土壤消毒。用20%的二溴氯丙烷5-8g/m2,或用4%的涕灭威颗粒剂20g/m2,还可用克百威颗粒剂15-20g/m2,进行土壤消毒。第二,发病期可施用10g/m2。范线磷,用量为60g/m2。   1.3 白粉病   1.3.1 危害树种 桃花、月季、木槿、木芙蓉、丁香、葡萄、牡丹、紫薇等。   1.3.2 危害症状 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叶两面产生白色圆形小粉斑,以后病斑变为灰白色霉层,然后受害部位出现小黑点,使幼苗矮小、叶片扭曲,枝条变形,严重时整株死亡。   1.3.3 防治方法 第一,结合修剪,剪去病枝、病叶,集中烧毁,以免传播。第二,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第三,交替喷施47%加利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   1.4 黄锈病   1.4.1 危害树种 松树、圆柏、月季、玫瑰、贴梗海棠、毛白杨、黄杨等。   1.4.2 危害症状 真菌性病害。危害叶片、芽、嫩枝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橙黄色油渍状斑。病斑着生处的叶背面,生出黄色须状物,即为锈孢子器,锈孢子器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即为锈孢子。此时病斑变黑,传到圆柏枝叶上越冬。   1.4.3 防治方法 第一,锈病疫区,应避免与转主寄主圆柏混栽。第二,结合苗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病叶剪去,集中烧毁,以免传播。第三,如苗圃近旁有圆柏植株,应喷洒1:2.1倍的波尔多液,杀灭圆柏枝叶上的锈病越冬孢子。第四,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l0d喷洒一次,连喷3-4次;亦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N6000倍液,50%二硝散200倍液,47%丙环唑乳油4000倍液、97%敌锈钠可溶性粉剂250倍液喷洒防治;还可用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   1.5 黑斑病   1.5.1 危害树种 多种杨树、月季、樱花等多种蔷薇科植物。   1.5.2 危害症状 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绿斑,后期病斑上生出墨绿色突起的小毛点,幼苗嫩枝和顶梢染病后变黑死亡。   1.5.3 防治方法 第一,秋、冬季,彻底清除病株残叶、枯枝及地下病叶,集中烧毁,消除病原。第二,注意排水,减少灌溉,降低土壤湿度。第三,展叶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l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杀菌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d喷一次,共喷2-3次。第四,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1.6 褐斑病   1.6.1 危害树种 月季、黄杨、贴梗海棠、栀子花等。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