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趣味性思索.doc

发布:2017-08-28约2.4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趣味性思索分析了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现状,并提出了让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更有趣味的几点建议,要求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才会变“苦学”为“乐学”。 艺术院校 大学英语 教学现状 趣味性 一、引言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好学”“乐学”对教育非常重要。然而,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冒”,部分学生甚至视英语课为洪水猛兽,认为上课是“受罪”乃至“煎熬”。为何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局面呢?究其原因,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如何提高艺术院校英语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艺术院校的英语老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英语基础较差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往往以专业课成绩为主要指标,而文化课的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艺术类专业学生,通常必须从少年甚至幼年时期就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于专业学习,而无暇学习文化课程。在文化课中,英语成绩又往往是所有科目中最糟糕的,所以到了大学,他们的英语基础就普遍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差很多,基础知识掌握有限。从严格意义上讲,在英语方面他们并不符合大学生的入学要求。还有一些高中生是在文化课成绩一直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作是一种曲线上大学的措施,其英语水平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2.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重视度低,内在动力不足 进入高校的艺术类学生在专业上是“身经百战”“优中选优”的高材生,文化知识方面却是“待开发区”。首先,受所学专业影响(如表演、导演、舞台美术等专业),学生认为英语与专业课联系不大,只需要学好专业课就行,英语学好学坏一个样,对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影响。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的心理造成他们课上不专心听讲,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只能靠补考的恶性循环。其次,艺术类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教材又没有艺术专业特色,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是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该套教材在某种程度上确是公认的好教材,但内容与艺术类学生所学专业脱节,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积极性,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3.艺术类院校学生性格迥异个性十足,组织纪律性差 艺术专业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如表现力是艺术的生命,艺术院校的学生在认知、心理、个性、行为等方面都表现特殊。他们思维活跃,想问题做事情不拘一格,喜欢标新立异。但这种个性特征表现在英语学习上,却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语言学习是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稳定情绪的,而艺术类学生特殊的思维方式与心理,使得他们在接受语言信息方面的能力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差。艺术类学生参与意识还非常淡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无法有效约束他们,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专心听讲和从事专业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经常是老师在前面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底下却心不在焉,完全不知所云。 三、如何提高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艺术院校英语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得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不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缓慢,这种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与此同时,传统的精讲课文模式如单纯的讲解语言点,枯燥的介绍语法知识,机械地进行句型操练,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通过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解决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堂老师该如何营造趣味性教学环境提出几点忠实的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目前单调的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 1.课前激情 激情是寻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精彩的序幕是成功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所教授的每一堂课也是如此。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课前的十分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课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很多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 (1)课前5分钟英语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短到一句话,长到一篇文章,演讲的内容也非常自由,学生事先准备演讲稿,可以生动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以及所见、所闻和所想。总之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们可以展示与英语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