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科研成就教师专业成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让教科研成就教师专业成长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对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命题。教育名家和有所建树的教师的成长历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问题型、学习型、方法多样化、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并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合理的对接,这些也正是高专业化程度教师应该具备的特征。教育科研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教育科研使教师成为问题型教师
“教师的工作就是研究的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的工作处于研究状态。因此,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是真正适合教师研究的教科研项目。
1.教科研沙龙――教师教科研的项目基地
沙龙是一种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自由的、非正式讨论与交流的形式。教科研沙龙中,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困惑,以求解;也可以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预见,以求证;还可以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以求深入。
“教学百问”沙龙,让年轻的教师、年长的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有理论的教师都坐在一起,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由于环境的宽松,教师们可以各抒己见。“年轻的问题”可能是新问题,也可能从属于“年老的问题”。当问题集中起来时,问题可以在其他问题中受到启发,问题也可能包含于已解决的问题之中而被解决,问题还可能与问题发生碰撞,这种引发问题的形式本身就是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是一种研究。同时,也会有人因为问题而开展研究,这就形成了教科研项目,或者说教科研课题的“立项”。它们源于实际,也符合研究者的意愿。
2.教师论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阶梯
“问题即课题”,问题自产生起,课题就诞生了,研究也就开始了。如果带着问题进行工作,那么教师每天所面临的真实教育情景就是教师最本真的研究过程。“教师论坛”是促进教师从感性的教学活动向理性的分析发展、从材料的研究和数据的获取向系统化方向发展、从实践向理论发展的催化剂。在“教师论坛”里,面对其他教师,自己的观点要接受冲击、挑战,必须要经过充分的分析、归纳、整理和理论思考,才能得以肯定和推广。因为,论坛源于“问题”,它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论坛的主讲人讲自己突破问题的方式和对问题的思考,论坛的听众侧重于寻找解决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案。他们通过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在活动中将大的问题细化或随着问题的解决引发更深入的问题,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教育科研使教师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在今日便开始塑造,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场域就在于在学科知识化的基础上使教师实现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这就决定了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必须是学习型的教师。基本的教科研理论、扎实的学科功底,以及相关的教科研前沿都不能不学。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校本研修、专家讲座、名师引领……都是在教科研旗帜下,有助于教师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学习方式。
1.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教科研场所
“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提高专业修养”为核心内容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它给教师提出的最切实的要求便是用学习来成就自己的专业成长,用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学素养。其中,“教师即研究者”是对教师的重新定位,需要教师忠于学生真实的时代背景和心理,通过对现实社会教育因素、学生心理、学生的认知基础及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学习,进行综合研究,进而能使自己的工作处在研究之中,也能引领学生正确的求知、诚信地做人。而“提高专业素养”则反应的是“校本研修”中,教师学习的真实价值取向――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和理论素养水平。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教学、教研任务,而是通过校本研修将学习――素养――专业成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人生规划”和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便成了校本研修的主流形式。通过“教师人生规划”的专题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结合起来,自主规划设计个性化的专业成长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
2.专业引领――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范式的学习形式
中小学教科研是围绕自己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而展开的,但开展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他们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必须借助专业引领。因为专业的引领不仅可以使教师找到自己需要的理论,能了解到教科研最新的发展动态,同时还可以完成实践性教学经验的提升。专家的引领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正好符合参加教科研的一线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学习需求和实践需求。
首先,专家引领为教师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正确方向。专业人员是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专门研究和深刻实践的人员。与一线的教师相比,他们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宽厚的教育教学实践功底,有宽阔的教育教学观察视野,他们往往能站得高、看得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