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提升作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回答1~3题。
①
②
③
④
⑤
年均温(℃)
-3.6
4.9
6.8
-0.4
3.6
年降水量(mm)
355
881
361
630
523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2.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季风
3.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B.肥沃的土壤
C.雨热同期的气候 D.地广人稀
(2014·厦门模拟)读我国某流域示意图,回答4~6题。
4.该地区盛产的农产品可能有( )
A.茶叶、稻米 B.香蕉、油棕
C.花生、甜菜 D.小麦、苹果
5.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6.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B.大力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积极发展沼气,减少森林的砍伐
D.在甲处修大坝建水库,开发小水电
(2014·宝鸡模拟)下图表示1960~2009年黑龙江省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趋势系数,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关于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年份气温在2月份升高最为显著
B.冬半年的气温将高于夏半年
C.全年最低温度上升最为明显
D.7~9月的降水量最少
8.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
②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
③农作物的熟制发生根本性改变
④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4·沧州模拟)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
A.东部优于西部
B.耕作区优于林区
C.南部优于北部
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
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
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
D.发展节水农业
(2014·泉州模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下表为上海松江某两个家庭农场的基本资料,据此回答11、12题。
农场
经营方式
面积
年收入(2012年)
A
种养结合
200亩
20万(种田13万+养猪7万)
B
机农结合
200亩
20万(农机服务4万+种田16万)
11.发展家庭农场的最大优势在于( )
A.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满足市场供应
B.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C.满足城市郊区“农家乐”旅游的需要
D.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的推广
12.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要向家庭农场转化,还应该大力推进( )
A.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B.滴灌、渗灌等更先进的灌溉方式
C.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和化学化
D.育种、栽培、管理、销售一体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图甲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该地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什么?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乙,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理由是什么?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14.(能力挑战题)(2014·漳州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近年在北京延庆县试种并扩大新型品种“水果玉米”的种植。该品种生长周期短,甜度高,农民收益大。每年7月到10月,大批市民慕名前来采摘观光,已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当地政府及农业机构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服务,推动该项特色产业发展。
材料二 延庆县与北京城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要素
延庆县
北京城区
气温(℃)
年均温
8.5
14.0
日较差
13.1
11.1
年日照时数(小时)
2 826.3
2 600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
136
112~136
年降水量(毫米)
434.6
6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