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模型制作》-环境设计 教学大纲.docx
PAGE
PAGE7
字体、字号请参考范例注意:首字母大写植物拉丁学名斜体
字体、字号请参考范例
注意:
首字母大写
植物拉丁学名斜体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建筑与环境模型制作
课程英文名
Designandproductionofarchitecturalandenvironmentalmodels
双语授课
£是?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6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其他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美术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应用设计系
面向专业
环境设计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
构成基础、制图基础与CAD、建筑构造基础、装饰材料与构造、
后续课程
公共设施设计、家具设计与陈设设计、城乡人居环境设计
选用教材
郑爽、陈洁著,建筑与环境艺术模型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
参考书目
迪恩·霍克斯著,建筑的想象:建筑环境的技术与诗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课程资源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模型制作为主,将建筑模型是将建筑理念付诸实践的桥梁,研究如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去塑造和表达出设计方案,训练设计思维,进行实践推敲的表现手段之一,它既是设计交流最直观的媒介,又是检验和评价设计成果的重要依据,还可作为展示作品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的重要展示形式,也是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以及室内设计师的重要工作媒体,是他们设计思想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学生揣摩方案、提交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大学设计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古今中外建筑模型发展史、分类熟知各类名建筑设计的风格及流派,了解并熟悉国内外各类建筑的文化、工艺技术以及使用功能、性能、特点、认识各类建筑的构造。了解传统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明确社会责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目标2
了解传统建筑的一般结构,知道本地民居、校园的基本建筑式样与材料、基本特征与功能。熟知各类建筑模型制作材料、工具。掌握用木板、纸板、KT板、陶泥等多种材料制作博物馆、校园等建筑模型。能熟悉当代建筑模型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切割、粘贴等实践操作。学习掌握模型制作的作用及设计原则;
课程目标3
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准确表述;有效使用建筑规范尺寸、比例、标准或图集等进行准确的设计表达。通过二位平面的设计转换制作为三维立体建筑模型,有效培养学生了学生的空间创新能力。熟悉了设计流程,掌握基本实践设计技能。
课程目标4
科技推动工具业、模型制作业和材料业的发展;模型制作工具也将趋于系统化、专业化;模型制作的水平也将在注重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意识下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团队协作实践操作,有效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协作的能力,了解设计规范。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2:审美素质【M】
2.1:对我国传统审美、传统工艺技术、传统建筑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1
毕业要求3:专业理论【M】
3.2:熟悉室内外建筑装饰材料、熟悉施工工艺及流程。
1、2
毕业要求4:专业技能【H】
4.3:掌握室内外基本构造,具备规范施工图的表达能力,具备解读图纸,指导现场施工的能力。
2、3
毕业要求8:团队协作【M】
8.2: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4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表3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教学目标(观测点、重难点)
学时数
项目类型
要求
每组人数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1
建筑模型的概述
建筑模型的分类
实验教材
工程实践
1.通过学习古今中外建筑模型发展史、分类熟知各类名建筑设计的风格及流派,掌握并熟悉国内外各类建筑的文化、工艺技术以及使用功能、性能、特点、认识各类建筑的构造。了解传统建筑行业的历史文脉,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明确社会责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及爱国情怀。重点掌握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特征以及设计原则;学习不同角度分类的建筑模型,重点掌握设计模型(工作模型)、表现模型、展示模型的定义及表达。
4
演示性
必做
1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视频学习
1、2
2
建筑模型的制作工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