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中考化学章节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

发布:2017-05-15约9.01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透视】 本单元知识在中考中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通过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性质,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成分测定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归纳;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有关氧气的性质、用途描述正误的判断;氧气与典型常见物质反应的操作、现象、注意事项或实验评价与探究等;氧气用途的考查,将密切联系实际(如:食品保鲜、动植物呼吸等).其中空气污染及防治的考查已逐渐成.为中考的热点. 【知识网络图示】 【名师解读】 一、知识性专题 专题1 空气成分的测定[ 【专题解读】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常考查探究能力.此实验越来越新颖,但原始模型未变.实验的原理就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空气减少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实验装置多种多样,但总体上要在明确原理的前提下,对每一种装置做具体分析. 例1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41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l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具有哪些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 . (3)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 分析 本题是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题,这是中考中常出现的命题.利用红磷燃烧耗尽容器中的氧气,导致容器中气体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水就会流入容器,流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恰好等于氧气的体积,从而可测定空气的成分. 答案:(1)保证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全 (2) ;难溶于水或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支持燃烧 (3)否;木炭粉燃烧生成CO2气体,瓶内气体体积无明显变化 例2 如图2—42所示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的名称:A ;B .[ (2)盛放在仪器A中的物质是 ,该物质燃烧的现象是 . (3)在实验中,钟罩内的水面所起的变化是 . (4)实验时,若仪器A中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会 ;若钟罩的密封性不好,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会 . 分析 本题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难的是第 (4)小题,若仪器A中所盛物质的质量太少,燃烧时不能把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而只消耗一部分氧气,则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偏小;若钟罩的密封性不好,钟罩外的空气会进入钟罩内,结果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也会偏小. 答案:(1)燃烧匙;水槽 (2)红磷;有大量白烟生成 [ (3)上升约l/5体积 (4)偏小;偏小 例3 如图2—43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的成分,白磷在40℃时遇氧气即可以燃烧,管中活塞可以自由移动.问: 1)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有何现象? (2)如果把一只小虫迅速放入反应后的容器里,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分析 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活塞进入一格(1/5),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氮气,所以小虫会死亡. 答案:(1)活塞进入一格(1/5) (2)小虫会死亡;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氮气不供给呼吸. 二、规律方法专题 专题2 气体的制取[ 【专题解读】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气体的密度大小及毒性等. 要初步掌握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常规模式,即从原理、装置、操作、收集、检验等五个方面进行规律性总结. 例4 根据如图2—44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1)用H2O2和MnO2制取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中MnO2起 作用.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试管口应放 ,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用装置A、D来完成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此空暂不作要求),欲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用到的装置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氨气,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分析 本题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综合题.有关这类题的解法,应从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