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中小城市污水管理设施建设的理性思考.doc

发布:2017-09-02约3.6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中小城市污水管理设施建设的理性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成绩卓著,但严重的水污染趋势难以得到明显遏制和扭转,作者从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探析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污水管理设施;现状;建设;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成绩卓著。然而,也应该看到,在持续十数年的巨额财政投入支持下,我国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却仍然不容乐观,濮阳市属于水资源严重缺水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濮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全市城区及县城每年排放污水约5300 万t,年处理污水量仅有2900 万t 左右,处理后污水回用率仅为8%。 中小城市严重的水污染趋势难以得到明显遏制和扭转,固然与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同时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收费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缺陷,也是造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非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 (一)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在水体污染物减排指标方面,虽然“十一五”COD减排10%的目标能够基本实现,但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出现了COD下降趋势明显减缓的情况。考虑到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十二五”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资源能源消耗仍会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各类污染物产生量还会增加,因此,“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其中对水体污染物仍以总量控制为重点,除继续坚持削减COD外,还可能把水中的氨氮纳入到总量控制中。如何合理有效促进污水再生利用也是“十二五”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 随着中小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求增长依然显著 随着我国中小城市体系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我国中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污水处理设施作为中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小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也将随之大量增加。 (三)环保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据有关预测,“十二五”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 3.1 万亿元,其中用于各项处理设施的投资将达 1 万亿元,可以预见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二、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针对设施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按需求有重点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应注重提高现有能力利用水平,新增能力应突出重点。应根据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平和污水处理实际需求确定新增规模,并从总体上合理控制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果。要强调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平衡发展。防止出现部分地区能力过剩,另一部分地区又存在能力不足的局面。 (二)注重设施建设质和量的统一 “十二五”既要依据实际需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规模,更要结合污水处理设施水平现状和水环境保护目标需要,通过现有设施能力挖潜,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负荷。根据经济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部分水平落后设施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以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出水指标和排放标准要求。对国家和省级重点流域范围的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建设。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部分接纳工业废水的特点,规划及建设阶段应有针对性地提高设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确保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加强管网建设,重视污泥稳定化处理、安全处置和合理利用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前期规划和同步建设,使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效益,确保污水能够真正得到收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规划研究经济有效、合理可行的排水体制,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染物削减效率。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指导下,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类提出“十二五”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提倡污泥合理利用,避免水体污染物的二次转移和污染。 (四)设施建设应突出节水先行理念 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优先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特别对于北方缺水城市以及工业产业聚集区域,污水再生需求显著,应从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角度,开展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并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调节手段,确保设施运行正常。在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加快制定适用于我国的污水再生利用指南,提供有关污水再生利用项目规划、设计和运行方面的指导。对有关的标准、特别是水质标准要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