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的测绘及维生素B12的含量测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分析技术预习教案
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2008-4-6
目 录
实验一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的测绘及维生素B12 的含量测定 3
实验二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综合实验 5
实验三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综合实验 10
实验四 核磁共振(NMR)演示实验 12
实验五 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18
实验六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肽碘针剂中色氨酸的含量 20
实验一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的测绘及维生素B12 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熟悉测绘吸收曲线的一般方法。比较自动扫描型
仪器与手工绘制吸收曲线的差别。掌握两种测定含量的方法。
二、原理:
维生素B12 是含Co 的有机物,深红色。可以用其水溶液作测量液。用与配置其水溶液相同
的溶剂─本实验为水,作为参比溶液。测不同浓度下的吸光度A 对C 作图,得吸收曲线。也可配置好溶液后在自动扫描的仪器上自动绘制出吸收曲线。
由吸收曲线可得到VB12 三个吸收峰峰位。361nm 的吸收峰干扰因素少,可依朗伯—比尔定律A=E·C·L 以比较法,通过测量待测液及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得到样品含量,也可以按药典规定以361±1nm 处吸光系数值(207)计算得到含量。
三、仪器药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皿
VB12 标准溶液VB12 注射液
四、实验内容:
(一)吸收曲线绘制
吸收曲线方法一
1、将被测液与空白液分别盛装于1cm 比色皿中,并置于仪器中比色皿架上,按仪器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2、从仪器上限开始每隔20nm测量一次吸光度在吸收峰谷的波段以5nm或更小的间隔测定一些点。
3、以波长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图,得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方法二
1、将被测液与空白液分别盛装于1cm 比色皿中,并置于仪器中比色皿架上,按仪器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2、按仪器使用方法操作得到吸收曲线
(二)吸光系数法测含量
取维生素B12 注射液样品,按照其标示含量,精密吸取一定量,用蒸馏水准确稀释k 倍,使稀释液每ml 含量约为25μg,置1cm 石英池中,以蒸馏水作空白,在紫外分光光度计(或有足够精度的其他仪器)上,找出361±1nm 范围内的吸收峰,读取其吸光度,与48.31 相
乘,即得样品稀释液每ml 含B12 的μg 数。
(三)标准比色法测含量
(1)、标准溶液取质量较好的维生素B12 注射液,按上述方法去测定其实际含量,准确稀释k 倍,使其每ml 含B12 为50-100μg,以此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2)样品溶液参照被测样品的标示含量,精确吸取适量,用蒸馏水准确稀释m 倍,使其含量与标准含量接近。
(3)测定用蒸馏水为空白,用1cm 玻璃吸收池在分光光度计上550nm 分别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s)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x),计算样品含量。
五、思考题:
吸收系数法中为什么吸光度乘48.31 即得每毫升VB12 的μg 数?
实验二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综合实验
红外吸收光谱
目的和要求
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实验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红外定性分析法。2。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
二 . 基本原理
当一束连续变化的各种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吸收的这部分光能就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另一部分光透过,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以得到一带暗条的谱带。若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为纵坐标,把这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分子的每一个运动状态都属于一定的能级,处于某特定的运动状态的分子之能量E可以近似地分三部分:分子中的电子运动能,组成分子的振动能和分子的整体转动能,于是
式中n,v, J分别为电子量子数,振动量子数和转动量子数。如果这些分子在光照射下发生能级迁跃,就会产生分子对光的吸收或发射。分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的频率(以波数表示)
式中为光速,为普朗克常数。由于
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的电子光谱,出现在紫外和可见区,称之为紫外和可见光谱。振动能级跃迁引起的振动光谱区出现在红外光谱区,称之为红外光谱。纯转动能级的跃迁引起的转动光谱,出现在极远红外及微波区。实际上,电子能级的跃迁,常常伴随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得到所谓电子—振动—转动光谱。同样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这时得到振动—转动光谱。
我们知道,谐振子模型是双原子的极好模型,在解薛定谔方程后可得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为
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