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的空中楼阁》.doc

发布:2017-06-06约1.6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一、设计遵循的依据 1、教学内容 《我的空中楼阁》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台湾作家李乐薇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其中语言美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本文语言活泼生动,节奏感强,有着优美的旋律和浑厚的意味。作者用绘画般的彩笔,对自己心爱的小屋精心描摹,既写外在景观,又写内在精神,景情浑然一体。 学生特点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不少散文,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普遍存在着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较少,语感不强,分析和把握语言的能力不高的问题。尽管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的散文,但他们对散文的语言欣赏仅仅停留在只知其美,而不知道美在哪。 技术条件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我校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建立了教学平台和校园网,为我们备课、讲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在制作《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辅助课件时,就使用了工具软件FlashPhotoShop。这些工具可以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学科特色与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系统。 设计遵循的原则 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基本语文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必须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而进行。在设计中要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原则,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用,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 文本阅读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四)教学媒体:电脑、投影屏幕、课件。 说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凸显重点,突破难点。 由名人语录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课文题目。 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多媒体展示目标 读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 播放视频朗诵 看画面,听朗领略美感,激发情趣。 运用问题法,点拨法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小结 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深化学生理解。 教学成功之处本次教学,我认为我的教学方法选取的较好,基本符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要求,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模式基本抓住了学生的思考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且情景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喜爱,打开了学生的兴趣大门。文字之美,不仅仅在于语言的精致,更在于其情感的滋味。 “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散文教学尤其应该如此。没有理解作者的情感,就放弃了语文课本里最重要的感情资源,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残缺的,学生的精神发展人格也就势必残缺。只有顺着情感这条线索,我们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破译作者的心灵密码。而只有含着真情的文字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中,我主张以情动人,李乐薇先生的寄情山水能够让大部分学生感受其中的恬淡与幸福,但更深层次的感情,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了,一份恬淡的心境是因为豁达的胸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示小屋的灵动与字里行间透露的幸福,我运用情境创设法,以图片、音乐为学生营造出“空中楼阁”的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感受山水自然的恬静之美的同时,放开心怀,用心灵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豁达的心境”的教学目标。 教学不足之处在此次教学中,不足,例如,课件的制作不够精美,以及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预估不够准确,但所幸能够及时的在课堂上纠正。同时,在教学后我认识到学生的思维虽然活跃,可以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但文学素养不够,作为语文教师,我应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水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