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同大学普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对大同大学普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调查与分析
学院: 体育学院
对大同大学普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大同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缺乏体育兴趣、场地器材不足、运动技术技能不熟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此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旨在为大同大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同大学;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目 录
1 前言 (1)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2.1 研究对象 (1)
2.2 研究方法 (1)
2.2.1文献资料法 (1)
2.2.2 问卷调查法 (1)
2.2.3 观察法 (1)
3结果 (1)
3.1 大同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1)
3.1.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1)
3.1.2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2)
3.1.3 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 (2)
3.1.4 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3)
3.1.5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 (3)
3.1.6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段 (4)
3.1.7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 (4)
4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4)
5 结论与建议 (5)
5.1 结论 (5)
5.2建议 (5)
参考文献 (6)
1 前言
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或自发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管理基本上处于松散状态。学生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觉意识和锻炼习惯。本文对大同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大同大学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围、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项目的人数比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参加的时段、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能否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求的情况、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利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引导学生理性科学地对待课外体育锻炼。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同大学普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大同大学2004、2005、2006、2007级1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参考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搜索中国期刊网获得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关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大同大学2004、2005、2006、2007级在校本科生140名(男80名,女60名)2.2.3 观察法
在体育锻炼场所进行仔细观察,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
3结果
3.1 大同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3.1.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是学生用课余时间从事体育锻炼的意愿,是学生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常以需求、兴趣、态度、习惯、熟练、自觉、情绪等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以及通过赏罚、社会承认和自己锻炼成绩等的作用而得到加强或抑制。
表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
增强体质 兴趣爱好 娱乐身心 社交 提高运动技能 缓解压力 应付考试 男 80.2 43.6 63.5 30.4 54.2 22 11.3 女 72.4 38.4 70.3 28.6 60.6 14.6 13.5 合计 76.3 41 66.9 29.5 57.4 18.6 12.4 从表1调查结果来看,有76.3%的学生认为参加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57.4%的学生认为参加锻炼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可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明确认识,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实现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是相适应的,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而娱乐身心占66.9%,兴趣爱好占41%,社交占29.5%,缓解压力占18.6%,这体现了体育的多功能作用和多数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反映了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多元性的需要。为应付考试而参加锻炼的学生占12.4%,这说明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存在一些消积因素。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动机,养成良好的习惯。
3.1.2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表2 学生参加课外锻炼项目的调查(%)
项目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武术 健美操 体操 网球 游泳 男 72.8 64 25.2 30 26 10 12.4 16.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