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复习资料.doc

发布:2016-11-24约6.28万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商品与货币 2.1 考点难点精讲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任何商品,首先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即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着差别:(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并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许多不是劳动产品的自然物,如空气、阳光等,对人具有很大用处,却不是商品。(2)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3)商品作为社会使用价值,它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因此,就使用价值本身来说,它的用途、性质等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但是,作为交换价值物质承担者的商品使用价值,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又不能脱离它,需要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去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 2.交换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质上相同,在量上能够比较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抛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指在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人的体力和脑力。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当这种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自己不能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其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方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无用之物不能成为商品,即使人们在其上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也是白费的。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无价值之物也不会成为商品,因为既然人们在其上并未花费劳动,也就不存在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必要了。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矛盾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首先,生产使用价值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实现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只是为了价值,才不得不关心使用价值。因而只要有可能,他就会不惜损害使用价值(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以牟利。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是两者的分离,在商品买卖中,双方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买卖结束,价值在卖方得到实现,使用价值在买方得到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交换为条件。但由于使用价值(在质上或在量上)往往难以符合市场的需要,交换发生困难,以致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也不能实现。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生产者实现其价值,使消费者得到其使用价值,从而使商品内部两个因素的矛盾获得解决。 4.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所获取的产品勉强糊口,没有多少剩余。在这种情况下,既无交换的必要,也无交换的可能,经济因而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即自然经济状态。可见,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种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称。这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存在社会分工。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的生产是单一的,而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产生相互交换的必要性。可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基础。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谁也不会无偿地把产品转让给别人,而必然要求遵循对等的原则即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换自己的产品,这样劳动产品便采取了商品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这个条件,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5.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同一类型的经济,其共同特征是都要同市场打交道,都离不开市场,它们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但两者也存在区别。固然可以说商品经济的存在,就意味着市场的存在;但存在商品、存在市场的经济,不一定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和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