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京大学心理测量课件教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心理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 按测验功能:智力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 按测验对象: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测验方式:纸笔测验、口头测验、电脑测验、操作测验。 按测验目的: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示性测验。 按测验难度:速度测验、难度测验。 按测验要求:最高作为测验、典型作为测验。 按测验性质:构造性测验、投射性测验。 按测验解释: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按测验应用: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经典测量理论 心理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心理特质具有内部性、一致性、抽象性、稳定性、层次性、可预测性等特点。 CTT的心理特质可测性假设:心理特质是一种客观存在,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真分数 T分数: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CTT的真分数理论模型:X = T + E,观测分数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 对于同一被试用平行的测验反复多次测验,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 SX2 = ST2 + SE2,实得分数的变异等与真分数的变异加上误差的变异。 ST2 = SV2 + SI2,真分数的变异包括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有效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无效变异)两部分。 所以,SX2 = SV2 + SI2 + SE2 历年真题 真分数模型X = T + E中,E表示的是 (B) (2007,全国统考) A. 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抽样误差 D. 标准误差 测量的信度 信度(reliability):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定义1: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得变异数的比率 定义2: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相关系数的平方 定义3:一个测验与任一个平行测验的相关系数 信度的作用 1、评价测验的好坏,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注:系统误差与信度无关。 2、解释个人测验的分数,X – 1.96SE ≤ T ≤ X + 1.96SE,标准误SE = ,Sx:所得分数标准差,rxx:测验信度。 3、比较两种测验,差异的标准误SEd = S:相同尺度标准分数的标准差,rxx, rYY:两个测验的信度。 信度系数的估计 重测信度: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 前提:测量的心理特质必须稳定,遗忘与练习效果基本抵消,两次施测间隔期间被试没有更多的学习或训练。 优缺点:能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变化,预测被试将来行为的依据。容易受练习、记忆的影响。 副本信度:同一组被试在两个平行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 同时施测:等值性系数 前后施测: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 前提:两份测验在题目内容、数量、形式、难度、区分度、指导语、完成时间等相似。在时间、成本上要有条件做两个测验。 优缺点: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排除练习、记忆的影响。平行测验难找。 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成相等的两半,被试在这两半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 计算时注意校正: 两半方差同质: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r = 2rhh / (1 + rhh),rhh:两半分数间的相关系数。 两半方差不同质: 弗朗那根 (Flanagan)公式: 卢仑 (Rulon)公式: 前提:一次施测,没有副本,测验可分成两半。 特点:同一测验可以有多个分半信度值。 同质性信度: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程度。 评分者信度: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被试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肯德尔和谐系数 信度的影响因素 被试越异质,信度越高 rn = ro:原被试信度,So2:原被试方差,Sn2:新被试方差 信度的影响因素 条目数适当增加,信度提高 rkk = K:测验改变后长度与原长度之比,rxx:原测验信度,rkk:新测验信度 团体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信度降低 主试不按规定施测,评分标准不一,信度降低 测试情境 测验条目越多,信度越高,时间过长,信度降低,难度过大或过易,信度降低 两次测验间隔时间越短,信度越高 信度改进 适当增加测验长度 难度接近正态分布,控制在中等水平 提高项目区分度 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 主试、评分者、场地 历年真题 (华东师大2002)某测验的被试为2—5年级的小学生,已知信度是0.85,标准差为10,现欲知道仅用于4年级时信度是多少,4年级的标准差是5。 历年真题 (华南师大2001)已知某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3,请算出原长度的信度系数。 解:rkk = = 1.26 / 1.63 = 0.7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