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电视画面编辑.ppt

发布:2017-05-02约5.85千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电视画面编辑含义 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创作的后期工作,是根据节目的要求对对素材进行选择,寻找最佳剪接点进行组合和加工的高级思维活动。 画面编辑是使观众“看懂”节目意义的必要环节。 摄像机的画面摄录功能是使观众“看见”节目 景别角度是造型因素的运用是使观众“看清”节目 画面编辑是使观众“看懂”节目; 画面剪接点 以画面内容的起、承、转、合以及画面内容的内在节奏作为参照因素选择的剪接点,叫做画面剪接点。 剪接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节目中人物动作的连续性、镜头转换的流畅性、画面内容的逻辑性、节奏风格的和谐性以及是否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和视觉欣赏习惯。 ; 画面剪接点的分类: 1.动作剪接点 2.情绪剪接点 3.节奏剪接点;1.动作剪接点 以画面中的人物(或动物)的形体动作为基础,剪切点的选择要使动作流畅,画面无跳跃感。注意镜头叙事和表意功能的把握。;2.情绪剪接点 以人物的心理动作为基础,根据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外在表情和情绪的表达过程选择剪接点。 情绪剪接点的选择,注重对人物情绪的夸张、渲染和深层次刻画,不受画面人物外部动作的局限,以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渲染情绪、制造气氛为主。 情绪剪接点的选择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用以表达人物内心情绪170 黛玉出场 延缓作品节奏170 《周总理的办公室》 突破叙述长度的限制引起思索和回味170《忠诚》 表达高潮或动作结束后的情绪延续和发展171《丹姨》 ;3.节奏剪接点 节奏剪接点以事件内容发展进程的节奏线为基础,根据内容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来灵活地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接。 节奏剪接点的作用是运用镜头的不同长度,来创造出影响观众感受的独特节奏——或舒缓自如,或平和稳定,或紧张激烈。173; 镜头组接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知规律,符合人们的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其基本要求是形式上的流畅和内容上的连贯。 镜头组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2.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3.空间组合的方向性 4.景别角度的和谐性 5.影调色调的统一性;一.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镜头组接时要考虑镜头衔接、场景转换、段落构成的逻辑性,是电视编辑工作的基本内容。 包括节目构成的三个主要方面: 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性 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性 时间空间转换的逻辑性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是镜头组接的最基本原则,它对于内容表达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 事物的运动状态有必然的发展规律。人们也习惯按这一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射击) 例:(全景)医生给病人采血 (中景)医生把血样放在显微镜下看 (特写)显微镜中看到的图像 (中景)医生填写观察结果 (特写)报告单上的检验结果; 组接要平滑流畅,视觉上连续不跳跃, 注意动作的连贯,运动的节奏 。 在剪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动接动,静接静”(原则) ;(一)动接动 ;A.对运动的主体 a. 动接动 如果前后两个镜头,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用动作接动作。 例: 1. (全景)行进中的火车(摄像机固定、主体运动) 2. (全景)行进中的飞机(摄像机固定、主体运动) 3. (全景)铁路沿线的景物(摄像机运动、主体静止) 体育运动; b. 静接静 如果前后两个镜头的主体物运动是不连贯的或它们中间有停顿的,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镜头的主体做完一个完整的动作停下来后,接一个从静止开始的动作。 ; B.对镜头运动 a. 动接动 若前一镜头无落幅,下一个镜头则无需起幅; 风景 b. 静接静 若前一镜头有落幅,下一个镜头必须有起幅。 会议 ;C.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的组接 静接静 a. 固定镜头 + 运动镜头(有起幅) 2—1 b. 运动镜头(有落幅)+ 固定镜头 1—2 ;“动接静,静接动” ——突破常规的组接方法 在视觉上均造成突兀感,产生丰富的戏剧效果。 如何选择剪切点: 1.利用固定镜头内主体运动的动势,把镜头的运动与固定 镜头内主体的运动协调起来 2.利用前后两个画面主体的呼应关系,来表现运动镜头与 固定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