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2计算机网络网络互连.ppt

发布:2017-04-30约5.36千字共2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网络;第 4 章 网络互连;第 4 章 网络互连(续);4.1 路由器的作用 ;4.1 路由器在 网际互连中的作用 ;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 ;“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区别 ;输入端口对线路上 收到的分组的处理 ;输出端口将交换结构传送来的分组发送到线路 ;分组丢弃 ;4.1.2 交换结构;互连在一起的网络要进行通信,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不同的超时控制 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 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 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 互联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网络。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有关 TCP/IP 的文献将网络层使用的路由器称为网关。 ;互连网络与虚拟互连网络 ;虚拟互连网络的意义 ;名词 internet 和 Internet ;4.2 因特网的网际协议 IP;网际协议 IP 及其配套协议 ;4.2.1 分类的 IP 地址 1. IP 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 IP 地址 ;net-id 24 bit;net-id 24 bit;net-id 24 bit;net-id 24 bit;net-id 24 bit;net-id 24 bit;net-id 24 bit;net-id 24 bit;net-id 24 bit;路由器转发分组的步骤 ;点分十进制记法 ;2. 常用的三种类别的 IP 地址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互联网中的 IP 地址 ;互联网中的 IP 地址 ;互联网中的 IP 地址 ;互联网中的 IP 地址 ;互联网中的 IP 地址 ;互联网中的 IP 地址 ;互联网中的 IP 地址 ;互联网中的 IP 地址 ;上节回顾;图中地址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4.2.2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HA1;HA1;HA1;HA1;IP1;IP1;IP1;IP1;4.2.3 地址解析协议 ARP 和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ARP 响应;ARP 高速缓存的作用;应当注意的问题;应当注意的问题;什么我们不直接 使用硬件地址进行通信?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4.2.4 IP 数据报的格式 ;固 定 部 分;可变 部分;首 部;首 部;首 部;首 部;首 部;首 部;首 部;首 部;偏移 = 0/8 = 0;首 部;首 部;;首 部;发送端;首 部;2. IP 数据报首部的可变部分 ;4.2.5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 网 1 10.0.0.0;特定主机路由 ;分组转发算法 ;必须强调指出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4.3.1 划分子网;从 1985 年起在 IP 地址中又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使两级的 IP 地址变成为三级的 IP 地址。 这种做法叫作划分子网(subnetting) 。划分子网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协议。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比特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比特。 IP地址 ::=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6-2)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子网号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网。 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划分为三个子网后对外仍是一个网络 ;当没有划分子网时,IP 地址是两级结构,地址的网络号字段也就是 IP 地址的“因特网部分”,而主机号字段是 IP 地址的“本地部分”。 划分子网后 IP 地址就变成了三级结构。划分子网只是将 IP 地址的本地部分进行再划分,而不改变 IP 地址的因特网部分。 ;从一个 I P数据报的首部并无法判断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的划分。 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可以找出 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