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
作者简介:柴晶(1989.6-),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
摘要:应收账款的滞后管理制约着我国企业生存发展,使其进入缓慢发展期。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管理能力要从综合分析应收账款入手。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较单一且缺乏管理意识。很多企业由于对应收账款缺乏管理出现了现金流紧张的状况,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目前的状况,分析形成原因,提出了对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我国应收账款的目前状况堪忧,其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中,10%是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总额的上限,而我国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远超出了发达国家应收账款的水平,比重达到了50%。这些状况及不利于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企业资金严重缺乏。
加大资产的流动性务必要将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即采用赊销这一手段。但应收账款不能直接用来实现购买支付功能,它毕竟不是现金,而且它的回收依据是欠款企业信用基础,而信用保证往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高风险。(1)支付能力风险。由于信用交易范围的扩大,如果赊销的增长量超过了可以支付的现金范围,由此导致的企业应收账款增加,企业就必须为未真正实现的费用进行垫付,但资金是有限的便使企业陷入严重困难的支付环境。(2)时间价值风险。企业增加的机会成本会给企业带来的时间价值风险与企业应收账款拖欠时间和规模成正比。(3)坏账损失风险。在清偿债券债务关系时,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不确定性及无法收回账款而所造成的亏损的即为坏账损失风险。随着赊销的不断增长,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度就越高。目前,我国企业坏账损失远远超出了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计提标准,潜伏着巨大风险。
二、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
从内部原因看,首先,企业缺乏防范风险的意识,为达到短期目标而一味的追求竞争。其次企业内部控制不严,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形同虚设。再次,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自利原则的存在,在有些企业中,销售人员采取回扣等手段强制性销售商品,使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最后,企业拖欠现象严重。某些企业权益资本偏少,资产负债比例不恰当,再加上自身经营管理欠缺,使企业营运资本短缺。
从外部原因看,第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大多数企业表现出了对风险防范意识的关注不够,盲目地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高利润,使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第二,企业失信日益突出,企业不守信用,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同时,政府失信问题也成为焦点。第三,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在规范守信等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造成了失信问题仍无法可依,纵容了社会反诚信行为的滋长。
三、防范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对策
从我国应收账款风险成因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已迫切需要解决,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要求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经常性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1、制定完善的信用标准。严格的信用标准,对扩大销售是很不利的而且会造成企业坏账损失降低。反之,宽松的信用目标刺激了销售得增长,却使坏账损失不断增加。由此企业更应该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依据所企业所能承担的能力,参照客户信用状况在行业的竞争中进行分析。
2、建立合理的信用条件。企业通过对所提供得信用条件进行对比,如果成本比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收益小,就说明所提供现金折扣是符合企业的发展,即信用条件正确,反之,信用条件是不合理的。
3、确立适当的信用额度。企业通过了解客户的偿债能力而能为客户的提供的赊销额度的上限就是信用额度,因为过度赊销使客户的实际偿付能力减小而导致企业受到亏损的状况可通过适当的信用额度进行有效地预防。在客户信用不确定及市场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应在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应对其进行调整以保证有利于应收账款的回收。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1、建立客户信用调查体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收集来的客户信用资料进行评估。按照分析结果对往来频繁或金额巨大的客户加强观察力度与监督力度,对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赊账政策,使坏账损失率减少到最低。
2、相关审批制度的制定。企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经办人员不能超越权限范围的审批业务机制,而且对自己经办的业务负责,超过限额时请示领导批准的赊销审批制度,这项制度是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的,经办人员要对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
3、完善财务监督体系。由于企业的赊销业务按权责发生制入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