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doc

发布:2018-09-23约1.13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2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1、我的家在哪里P4 (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书P5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常用:1千米=100000厘米(注意后面是5个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1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实地距离单位千米或米 ) 线段式比例尺 050米 0 50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书P5 比例尺大小比较看比值大小,比值大的为大.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最常用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朝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最精确 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P6图1-6)及P115 注意首都、山峰,长城、铁路、河流 (2)在社区中生活 P7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四大功能 政治功能(例如政府会议,选举等一些政府的行为) 经济功能(例如社区超市等与商品经济行为活动相关的) 文化功能(老年大学,中小学,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和健身设施等) 管理功能(社区巡逻队,安保队以及特别要注意“组织”、“管理”等字词的就是此功能 2、乡村和城市P9 (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5)乡村和城市的区别P13 乡村 城市 自然景观 农田果园鱼塘,空气清新,环境质量好等。 高楼大厦,道路纵横,商业发达,地下管道等。 建筑物 低矮、稀疏 高大、密集 公共设施 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商店少。 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商店数量多。 人口 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主要从事农业、渔业或牧业。 人口数量多,分布密集,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6)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 (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答题时一定要先说明等高线的稀疏或密集状况,再得出缓坡或陡坡的结论)具体见书本P17 (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褐色越深,海拔越高;褐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越深,海拔越低,绿色越浅,海拔越高。图册P9有缓坡、陡坡、鞍部、山脊、山谷,悬崖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注意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山谷处有可能孕育出河流) (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大洲和大洋P24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 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的洲。 大洋洲:面积最小的洲 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洲 欧 洲:面积和中国差不多,海拔最低的洲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的洋 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面积最小,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被欧洲、亚洲、北美洲三大洲包围 大洲间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南北美洲分界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