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第一章6.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管理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管理的管理及管理的类型;
2、掌握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3、理解公共管理学概念及研究途径;
4、理解公共管理学的性质。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 P 途径 A 途径
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1、学者的观点:
(1)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管理是把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一个有效率、有目的、有生产力的特殊过程。
(2)孔茨(Harold Koonts):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3)西蒙(Herbert Simon):决定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通过别人使活动更有效地完成的过程。
2、我们的观点: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二)管理的类型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私人领域)成为社会生活的两大基本领域。
1、在公共领域,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是其主要形式,其运行遵循着公共生活的制度与规则。
2、在非公共领域,工商企业构成了其主要组织形式,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的运行遵循着市场的规则和规律。
我们按照这两大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把社会的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
二、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由“公共”(public)和“管理”(management)两个词组织。“公共”与“私人”相对。在与“私人”的比较中,“公共”具有以下个方面的含义:
(1)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们公共组织的职能和活动范围;
(2)它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
(3)它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根据“公共”这几方面的含义,我们认为:
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或者更简洁地说,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私人管理私人管理者主要以企业组织(或私人组织)为依托,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和个人
公共组织又分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其中政府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主体。
以个体形态出现的公共管理主体,包括领导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三种类型,它们对公共管理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作用也主要是通过公共组织来实现。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切事务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3)公共管理的资源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管理机构凭借和组织相应的资源、调动必要的手段,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
(4)公共管理的手段
公共管理的手段就是制定公共政策,围绕公共问题,对涉及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选择、综合、分配等,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监督等,实现有效管理。
(5)公共管理的环境
任何公共管理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国际环境中进行的。
(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1、权威来源: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行使的是公权力,这种权力来源于公民的“授权”,形式上表现为法律的授权,即公共管理是基于公众的信任来代表主权运作。强制性和排他性是公共管理重要的特征。私人管理行使的是私权力,或称为协议权力,它来源于企业与员工或其他组织签订的协议,协议虽然也受法律的规范,但其背后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即私人管理的主要影响力量来源于市场机制而非法律,私人管理的行政运作也与主权无关。平等性与竞争性是私人管理的重要特征。公权力的强制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的重要性,影响范围也远比私权力广泛,因此,社会注重对公权力的制约与分割,强调其运行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以防止公权力蜕变为私人专制权力。
2、追求价值: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公共管理从本质看是国家的目的之一,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即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至高无上性。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要讲公共行政的成本核算,但目的仍然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私人企业和组织谋求的是本企业的利益,追求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实现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虽然成功的企业也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议、参与社会公益,但其背后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盈利或再盈利。
3、提供物品:公共物品与特殊物品
公共管理服务于社会,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尽的是公共责任。社会中的每位公民都有权合法享受这种服务,提出建议或意见,并进行监督。这种公共服务体现的是均等性和非排他性。私人管理尽管道义上也要尽公共责任,但主要是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