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变化的动因及发展趋势-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docx

发布:2020-12-28约5.9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变化的动因及发展趋势-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出现阶段性新变化, 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在进入历史性新阶段。深入分析并科学研究这些变化背后的动因及其发展趋势, 对于把握中国周边地区形势的发展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周边外交政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变化,动因,发展趋势 一、周边形势的阶段性变化 中国周边地区形势新一轮阶段性变化中虽然蕴含着诸多积极因素, 但主要是负面变化。 (一) 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变化中的大国战略压力上升。 美国推进全球战略再平衡, 提出重返亚太, 调整亚太军事布局, 向西太平洋增派航母战斗群, 在新加坡部署濒海战斗舰。密集开展海上军事演习, 整合亚太盟友伙伴, 密织亚太安全网络, 插手南海问题, 强势加入东亚峰会。欧洲出台新版《对东亚外交安全政策纲要》, 加大对亚太国家外交投入, 密切经济安全联系, 积极参加香格里拉对话, 介入亚太事务。俄罗斯把加大对亚洲投入作为其复兴大国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重新装备太平洋舰队, 加大与印度、越南等国的军事合作力度, 探讨重新租用金兰湾的可能, 并与美同时加入东亚峰会, 力图提升对亚太事务的影响力, 高调整合前独联体国家, 致力于打造欧亚同盟。日本推出新的《防卫计划大纲》, 将防卫重点方向从北方转移到西南方向, 增加海上装备购置力度, 将修改宪法提上议事日程, 图谋冲破和平宪法限制, 成为正常大国.澳大利亚承接美国以轮换方式增加的驻军, 努力参与亚洲经济合作, 积极影响亚太 势。全球主要大国或大国集团加快聚集亚洲, 使得中国周边地区战略压力持续增强。 (二) 中国周边地区矛盾或争端时有呈现并趋紧。 首先, 东北亚局势持续紧张。朝韩两国在陆上、海上接连对峙。天安号 、延坪岛炮击 、射星、核试等突发 频频出现, 美韩接连举行大规模陆海空军事演习, 美日韩加紧构建三边军事合作框架。 改善与美国安全关系的意图, 与奥巴马加紧对 新 以压促变的政策之间激烈碰撞。当前半岛形势处于新的关键节点。 接连释放与韩国、美国对话的积极意愿, 但美国仍坚持对会谈设定前提条件, 各方分歧并未改变, 重返六方会谈仍然需要艰苦细致的斡旋协调。 半岛问题将继续作为中国周边最切身、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存在。其次, 海上争端此起彼伏, 呈现多发、群发、齐发之势。由日本政府实施所谓钓鱼岛国有化而挑起了钓鱼岛问题, 中日间展开的外交博弈绵延至今。南海岛屿争端此起彼伏。菲律宾在黄岩岛挑起与中方公务舰艇的对峙, 近期还挑起仁爱礁 , 向国际社会渲染中国威胁.越南出台《海洋法》, 使越中领土领海矛盾再度激化。第三, 与邻国陆上领土争端不时浮现。如印度与中方一度展开帐篷对峙 等。 (三)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摩擦有所上升。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对亚洲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 亚洲经济虽仍保持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但压力不断上升。此背景下, 中国经济在亚洲的处境更为困难。中俄经贸合作低位徘徊,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步履维艰, 中国在缅甸的密松水电站项目搁浅, 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以 等理由抵制中国矿业和电信等行业投资, 与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的 矛盾影响经济合作深化。美国在亚太地区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企图以更高标准规制亚太经济合作, 强化其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 孤立中国经济发展进程, 冲击了包括中国与东盟等国10+1、10+3合作在内的亚洲地区蓬勃发展的经济合作, 严重阻碍了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 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负面舆论趋于增多。 周边舆论和所谓的国际主流舆论之间,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和平发展极大地惠及周边各国, 带动了整个亚洲的发展繁荣。但周边各国出于制衡大国的考虑, 同时受美西方抹黑中国舆论宣传的影响, 对华态度和舆论表现不一。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公开呼吁, 南海周边国家要警惕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日益进取的态势。日本遍访世界寻求外交支持, 纵容、煽动国内恐华、仇华情绪。越南国内多次出现 游行。面对中国资本的进入, 澳大利亚、新西兰国内舆论频现 声浪。 二、中国与周边关系阶段性负面变化的动因及趋势 (一) 全球化深入发展所导致的实力对比变化是基础性因素。 中国与周边国家抓住全球化机遇, 实现快速发展。中国作为本轮发展浪潮中的领头羊, 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崛起, 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以中、俄、印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世界 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