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建筑史第五章ppt.ppt

发布:2017-02-12约6.42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故宫建筑群在总体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色彩及技术设施等方面,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建筑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及建筑特征表现是: 1、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并且对建筑的精神功能要求要比其实际使用功能更为看重。 2、在建筑处理上,采用建筑形体的尺度对比,以小衬大,以低衬高,以此来突出主体。 3、在建筑色彩上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红色面墙,再加上黄、绿、蓝等诸色琉璃屋面,显得格外夺目绚丽。 4、故宫各类设施已十分完善. 故宫建筑群艺术成就与特征 第一节  宫殿 二、实例 (三)明清北京故宫 第二节 坛庙 一、概述 坛庙建筑是一种礼制建筑,是因古代中国社会严格的宗法礼制而生的建筑。 (一)祭祀天地。《礼记》中规定,“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诸侯只能“祭山川,祭五祀”。 (二)祭祀祖宗。《周礼》规定:“古者天子7庙,诸侯5庙,大夫2庙,士1庙,庶人祭于寝。” 在中国南方地区,诸如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祠堂大多是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前为大门,中卫享堂,后为寝室,加上左右廊庑,组成前后两进两天井的组群建筑。 (三)祭祀圣贤。山东曲阜孔庙、山西解州关帝庙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一)天坛 天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北墙呈圆形,南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280hm2,东西长约1700m,南北长约1600m。天坛建筑按其使用性质分四组。内围墙里,在中轴线北端是祈年殿及附属建筑;南端至皇穹宇及圜丘内围墙西门内的南侧是皇帝祭祀时住的斋宫;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其中,最主要的建筑是圜丘和祈年殿,在艺术构图上,祈年殿是天坛总体中最主要的建筑群。 二、实例 (一)天坛 天坛鸟瞰图 天坛总平面图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一)天坛 天坛圜丘的平面为圆形,三层,青色琉璃砖贴面(清乾隆时改用汉白玉),现上层径26m,底层径55m。因天为阳,故一切尺寸、石料件数均须阳(奇)数,如三、五、七、九。等代表天。如圜丘三层,每层石板均为九的倍数。圜丘周围用两重矮墙围绕,内圆外方且四面正中均建有白石棂星门。 天坛圜丘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一)天坛 皇穹宇,它是一座单檐攒尖的圆形小殿,是平时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建筑,径63m,高约19.80m,青色琉璃瓦,金顶,朱柱和门窗,下为白色石雕台基栏杆,内部藻井及金柱彩画十分精美。两侧各有一配殿,外墙为正圆形,墙面采取磨砖对缝砌筑,上加青色琉璃顶。围墙有回声,俗称回音壁。 天坛皇穹宇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一)天坛 祈年殿 位置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一)天坛 祈年殿平面呈圆形,径为30m,高为38m,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m,三重檐,攒尖顶,青色琉璃瓦,金顶,朱柱和门扇,檐下彩绘金碧辉煌。祈年殿和其东西配殿由方形围墙围合,其南有祈年门,与祈年殿之间距离约为殿高的3倍。 天坛祈年殿 第二节 坛庙 天坛建筑群的设计特色 (1)中轴线布局,强调秩序与威严。 (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主要建筑为圆形,以象征“天”; 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突兀; 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3)主建筑与环境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脱 俗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溶于绿色之中。青色琉璃瓦,青白石坛面。 (4)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 二、实例 (一)天坛 天坛建筑 设计特点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二)太庙 太庙占地约十六万五千平方米。太庙本身由高达9米的厚墙垣包绕,封闭性很强。南墙正中辟券门三道,用琉璃镶贴,下为白石须弥座;凸出墙面,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单一的长墙强烈对比,十分突出。这一入口处理是相当成功的。入门有小河,建小桥五座;再北为太庙戟门,五间单檐庑殿,屋顶平缓,翼角舒展,尚为明代规制。 北京太庙平面图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二)太庙 太庙正殿 太庙庙门 第二节 坛庙 北京社稷坛区占地二十三万平方米,较太庙为大。坛本身范围外,也遍植松柏。坛方形,周围墙也方形。坛二层,高五尺;上层五丈见方,下层五丈三尺见方。坛面依方位铺五色土,墙四面也依方位而各用其色。 二、实例 (三)社稷坛 北京社稷坛平面示意图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三)社稷坛 北京社稷坛 社稷坛享殿 第二节 坛庙 二、实例 (四)孔庙 孔庙狭长,南北600米,东西仅145米。全庙由南而北,以垣墙廊庑分为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坊和棂星门,植柏树。由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