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效课堂,进行大班额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现高效课堂,进行大班额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大班额一是指班级规模超过法定的人数,二是指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课堂有效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组织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面对实际,使大班额数学教学有显著收效,在此,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大班额;有效讨论;数学;学生
面对大班额,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性格、爱好各不相同。因而,我们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一是学习新课程全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领会“全面提高数学技能”的目标,牢记数学学科工具性与技能性统一的性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领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思考如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经常听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师生共同成为“生活处处皆数学”这一理念的忠实实践者,进而让“师――生――文本”三者能很好地联系起来。
课堂讨论是否有效在西方发达的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均有研究,但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达、国力雄厚的原因,主要以小班化教学为主,大班额并不多见。
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研究大班额环境下的课堂讨论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类的论文,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唯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大班额课堂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改革最为成功,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模式处处充满着课堂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杜郎口中学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农村中学中目前还未出现第二例。
在我校大班额问题很严重,平均班额为60人以上,最大班级人数在72人以上。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针对大班额问题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教学模式最广泛,最有效。
大班额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总是对各种讨论兴趣盎然,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好动,乐于交往,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在讨论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二是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认为大班额课堂讨论正是这样的教学法。
大班额课堂讨论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的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在讨论中碰撞、 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从而收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大班额课堂讨论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惟我独尊。在讨论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个学生同其他伙伴配合,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又要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协同完成任务。这样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理解,面对同一个目标,大家齐心协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达到共同提高。
大班额课堂讨论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讨论,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那么如何在大班额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呢?
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应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必须从教学内容中有效筛选那些有较大讨论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难以掌握。只有在在讨论中激发思维、形成比较,才能出成果,出新意。
其次,教师对将要进行课堂讨论的问题要进行学情预测。教师必须事先把握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提出的观点,并预设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适时的点评与调控奠定基础。
第三,在课堂讨论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领,明确问题指向,规范讨论程序,先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明确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控者。教师的研究态度、水平和引领艺术、参与程度以及调控能力都是构成讨论成败的关键因素。这里的“艺术”、“程度”、“能力”是指对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深度知晓和适度把握,是指营造“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实”的理想的心理氛围。讨论要体现自主,但绝不能发展成沙龙闲谈。目标是教学的最高基准点,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自主的意义。
第四,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意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