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律关系-法理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如 最典型的保护性法律关系就是 刑事法律关系 主体一方是国家,另一方是违法者 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 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分为 平权型的法律关系 隶属型的法律关系 平权型法律关系 亦称横向的法律关系 其特点在于 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如民事财产关系 隶属型法律关系 亦称纵向法律关系 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法律关系 法律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放弃 例如 亲权关系中的家长与子女,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 管理与被管理 命令与服从 监督与被监督 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分为 第一性法律关系 第二性法律关系 第一性法律关系 亦称主法律关系 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 第二性法律关系 亦称从法律关系 由第一性法律关系而产生的、具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 一切相关的法律关系均有主次之分 第三节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就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公民(自然人) 机构和组织(法人) 国家 公民(自然人) 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机构和组织(法人) 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 是由法律赋予的人格 法人 是由法律赋予的人格。成为法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法人都是经过国家认可的统一组织 要有能够独立支配的财产,能够独立负担财产责任,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法律上的诉讼活动 国家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 国家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等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公民和法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如果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法律关系,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的概念 权利能力的特点 权利能力的分类 权利能力的概念 依法能够享受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能力或者称资格 有权利能力并不等于实际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权利的产生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但它还必须有特殊的法律事实存在 权利能力的特点 每个公民和法人都具有 权利能力不是自然人和法人本身内在的属性,而是法所赋予的属性 公民从出生到死亡 法人从成立到撤销 权利能力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对其参加者要求的不同,可分为 一般权利能力 特殊权利能力 一般权利能力 即成为一般法律关系参加者的能力。又称基本权利能力 是一国公民均具有的权利能力 不能被任意剥夺或解除 特殊权利能力 是指享有特定权利、承担特定义务的能力 这种资格并不是每个公民都可以享有,而只授予某些特定的法律主体 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的概念 行为能力的特点 确定公民行为能力的标准 公民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 是指在法律关系中能以自己的独立的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的特点 行为能力以权利能力为前提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并不一定有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致的 确定公民行为能力的标准 公民的行为能力是公民的意识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其标准有二 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公民的行为能力 公民的行为能力问题,是由法律予以规定的。世界各国的法律一般把本国公民划分为 完全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 无行为能力人 完全行为能力人 指达到一定法定年龄、智力健全、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的自然人(公民) 民法通则 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 刑法 16周岁以上精神正常 限制行为能力人 指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只具有部分行为能力的公民 民法通则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刑法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无行为能力人 指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 民法通则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完全的精神病人 刑法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 责任能力 行为人因违法而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能力在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形事责任能力,《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杀人、放火、重伤、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属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人属于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33243 热都是 33243 热都是 33243 热都是 33243 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