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杜甫诗五首--李修改.ppt

发布:2017-04-28约1.17万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白居易《琵琶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五、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 杜甫草堂模拟原貌图 ——走近忧国忧民的杜甫 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 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 与李白合称“李杜”。是我国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漫游(712 —746年)即诞生到35岁,。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岁至44岁。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三年。 4、飘泊西南时期(760—770)49岁至59岁去世。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 (35岁以前)     20岁起,杜甫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长期的壮游,为他早期的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二、困守长安十载(35-44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看管兵器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兵 车 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