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急性白血病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1-12约1.33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急性白血病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占所有小儿恶性肿瘤的25%以上。ALL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前体细胞的增生异常和分化阻滞,导致正常造血机能受到损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ALL患者被发现存在不同的遗传异常,这些异常同时也对ALL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LK(AnaplasticLymphomaKinase)基因是一种膜上酪氨酸激酶受体,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参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和维持。但在某些情况下,如ALCL(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中,ALK基因会发生融合,形成新的融合基因,如NPM-ALK等。此时,融合基因的产生大大增强了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侵袭能力,并且导致细胞凋亡失控,同时极大影响了疾病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儿童急性白血病中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的研究,探讨其对ALL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从而提高对于ALL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为ALL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

1.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中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在ALL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机制。

2.探究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的关系。

3.寻找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的治疗靶点,并探讨新的治疗策略。

三、研究内容

1.对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确定基因变异情况。

2.对ALCL或其他恶性肿瘤细胞中的NPM-ALK进行特异性抑制,探究其对于NPM-ALK融合基因的治疗效果。

3.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研究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对ALL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相应的机制。

4.建立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进一步探究NPM-ALK融合基因对ALL发生、发展以及对化疗、靶向治疗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1.测序分析法:采用PCR扩增及Sanger测序技术,对ALCL或其他肿瘤细胞中的NPM-ALK及ALL患者中的ALK基因进行分析。

2.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的基因编辑和功能分析。

3.蛋白质生化技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发现的不同表达蛋白质进行鉴定。

4.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将细胞处理成单细胞悬液,经过不同的细胞培养实验,探讨相关机制。

五、预期成果

1.对儿童急性白血病中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为理解ALL病理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2.寻找ALK基因及NPM-ALK融合基因的治疗靶点,提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并为医生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建议,推动ALL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3.相关研究成果可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并为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作报告提供素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