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一章股利与股利政策.ppt

发布:2017-05-17约3.58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股利与股利政策 第一节 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式 一、股利支付 公司将其税后收益分派给股东称为股利。 二、股利支付程序 股利支付要经历的几个过程包括: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和股利支付日 例如:A公司2006年12月12日宣布2007年1月13日记录在公司股东名册上的股东将收到每股0.19元的红利,红利将在2007年2月15日发放。 第一节 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式 三、股利支付方式 1、现金股利 2、股票股利 3、财产股利 4、负债股利 5、特别股利 第二节 股利政策的限制因素 股利支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法律因素 1、资本保全限制 2、公司积累限制 3、超额累积利润限制 4、保持偿债能力约束 第二节 股利政策的限制因素 二、财务约束 1、资产的流动性 2、筹资能力 3、盈余的稳定性 4、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 5、投资机会 第二节 股利政策的限制因素 三、股东约束 1、稳定的收入和避税 2、控制权的稀释 四、其他因素 1、通货膨胀 2、股利政策的惯性 第三节 股利政策理论 一、股利无关理论 二、股利相关理论 1、一鸟在手论(GL) 2、税差理论(LR) 三、股利政策的新理论 1、股利信号理论 2、“股权结构”理论 3、“代理成本”理论 第三节 股利政策理论 1.“在手之鸟”理论 基于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厌恶性,投资者对股利收益与资本利得收益有不同的偏好,与其选择未来不确定的资本利得,不如选择当期确定的现金股利。 第三节 股利政策理论 2.所得税差异理论 如果在MM中仅考虑所得税对股利的影响,那么,公司将留存所有收益不发放股利,投资者将仅以股票增值的方式获得投资回报。由于股利支付受到所得税制约,因此,当所得税仅对股利收入有影响时,所有需纳税的投资者更偏好资本利得而不是股利收入。资本利得税只有当资本利得实现时(股票出售)才交纳。 第三节 股利政策理论 3.代理成本理论 公司股票持有者(股东)、债券持有者及公司管理者既受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又从不同方面对公司的股利政策施加影响。股东可以使公司通过设计公司的经营和融资结构剥夺债券持有者的利益以增加其自身的利益。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相偏离,管理者所能控制的现金流量越少,他们就越难于采取不利于股东利益的行为。降低管理者控制现金流量的方式之一就是增加股利支付水平。 第三节 股利政策理论 4.信号传递理论 现金股利可以作为从公司内部管理者传递给外部投资者的可信任信号,这样公司股利政策就有传递新信息的功能。当公司开始支付股利(股利启动)时,就向公司投资者传递了公司管理者对公司有充够的收益为投资项目融资并能为股东支付现金股利的信息。股利增加表明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永久”增长。 第四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一、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即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高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将税后净利首先用于满足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的净利润再用于股利分配。 第四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一、剩余股利政策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时,必须遵循以下4个步骤: 第一、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即确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 第二、确定为此最佳资本结构的需要所应筹集的权益资本的数额; 第三、最大可能地利用留存收益来满足这一资本数额的需要; 第四、只有在其收益满足最佳资本结构需要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才能发放股利。 第四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某公司2006年税后利润800万元,2007年初公司讨论决定股利分配的数额。预计2007年公司要再增加投资资本10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债务资本占40%,2007年将继续保持。按法律规定,至少要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筹资的优先顺序是留存利润、借款和增发新股。问:公司应分配多少股利? 第四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理由 奉行剩余股利政策意味着公司只能利用剩余的收益作为股利分派。这样做的根本理由是为了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第四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二、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一)分配方案的确定 这一股利政策是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的时期内不变,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会显著地、不可逆转地增长时,才提高年度的股利发放额。 第四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二)采用本政策的理由 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由于经营不善而削减股利的情况。 该股利政策的缺点在于股利的支付与盈余相脱节。 第四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一)分配方案的确定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