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杨闽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省卫生厅农村与社区卫生处 杨闽红 2011.07. 18 主要内容 基本药物与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点环节和相关措施 我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展情况 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基本药物与基本药物制度 (一)基本药物历史沿革 基本药物是WHO上世纪70 年代提出的概念,是指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民所必需的药品。 基本药物是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会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WHO 1999 年) 基本目标: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WHO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一) 针对药品更新换代快和药品浪费严重等问题,1975年,WHO开始向各国推荐制定基本药物制度的做法,以使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 1977年,WHO正式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并积极进行推广。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制定并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确认提供基本药物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八大要素之一。1981年,WHO成立了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 WHO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二) 1985年,在内罗毕会议上,WHO扩展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口卫生保健需要的药品,国家应保证其生产和供应,还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即基本药物必须与合理用药相结合 。 到目前为止,已有160多个国家制订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而且,为促进和规范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的使用,已有100多个国家制订了以促进和保障基本药物合理使用为目的的“标准治疗指南”或“治疗处方集”。 (二)基本药物在我国 我国从1979年开始引入 “基本药物”的概念,1982年,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到2004年进行了多次调整。 2009年8月,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共307种。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国的定义)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一) 1979年,我国政府响应WHO的倡导,组织有关医药工作者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小组”。 1981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西药部分)》编订完成。因为中药品种繁多,当时中成药普遍存在同名异方或同方异名的现象,必须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后方可顺利进行中药制剂的遴选,所以中药的遴选工作未能同时开展。 1982年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只收选了以原料药为主的28类278个品种的西药,未收选中药。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二) 1984年,我国首次出版《国家基本药物》一书,全书又将基本药物细分为52类,共收入280个品种。 1992年3月9日,卫生部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决定自1992年起将基本药物制订工作与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制订公费报销药物目录,并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当时就是将基本药物作为医保报销目录)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三) 1996年3月,中药与西药的遴选工作全部结束,我国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第二版。在原有入选原则上增加“中西药并重”内容,第一次加入中药品种,中药的加入成为我国基本药物的一大特色。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示“国家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使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宏观策略层面上得到了保障。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四) 随后在1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对目录均进行了调整。 2009年8月,国家颁布了再一次调整后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再一次调整后的目录分类: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分类,共205个品种;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类,共102个品种;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用文字表述。(这次仅仅出台了基层使用的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及阶段性目标 保证基本药物的足量供应和合理使用; 改革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 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 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和整合。 2010年2月底前,每个省(区、市)30%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年底前,达到60%以上。 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