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心理学第六章_记忆课件.ppt

发布:2017-08-07约小于1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ontents:;重点:;第一节 记忆的痕迹理论;; 一、短时记忆的反响回路;实验一:电抽搐对短时记忆的影响 ;结果:   随着两者间隔时间的延长,电抽搐对短时记忆的干扰作用明显变弱。   间隔1小时以上则电抽搐已不影响记忆。 1小时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痕迹转变为长时记忆痕迹的必需时间。;二、长时记忆的生化基础—分子水平; 三、记忆痕迹的脑形态学基础—细胞水平;丰富环境; 第二节 海马的记忆功能;一、海马的形态与功能特点; 二、海马的两个记忆回路 ;帕帕兹环路;三突触回路;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 三、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第三节 多重记忆系统及其脑结构基础;一、记忆过程与记忆系统;双重任务法:;采用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实验方案,在脑损伤病人和正常人中发现多种形态的记忆系统。 ;;情景记忆: 语义表述性记忆: 内隐记忆: 工作记忆: 人类记忆障碍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说明仅仅用单一记忆过程的概念是无法理解这样多姿多彩的记忆活动。因此,多重记忆系统和多重编码理论为当代心理学所广为接受。;第四节 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 第五节 人类的记忆障碍; 一、间脑与柯萨可夫氏记忆障碍;柯萨可夫氏遗忘症: 1887年,俄国精神病学家,柯萨可夫。;; 二、海马与顺行性遗忘症 ;三、脑震荡与逆行性遗忘症;四、短时记忆障碍—老年退行性痴呆的先兆;五、心因性遗忘症&原因不明的遗忘症;1.海马损伤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 A.瞬时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顺行性遗忘 D.反应性遗忘;;;2 .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多重记忆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