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2016一模化学探究答案.doc

发布:2017-03-25约1.04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北京市中考一模化学科学探究汇编 2016.5.9 〖科学探究〗 1、西城37.(6分)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 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 。 2、房山37.(6分)众所周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右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石灰水未变浑浊;有的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沉淀消失)。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I.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Ⅱ.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 。 III.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提示:①实验中所用盐酸与分组实验所用盐酸相同;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步骤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溶液。 步骤2:分别向50mL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V饱和石灰水/mL V蒸馏水 /mL 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 开始浑浊 明显浑浊 沉淀减少 是否澄清 ①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CO2 8min以上,沉淀不能完全消失 ② 40 10 24 51 245 ③ 30 20 25 44 128 ④ 20 30 27 35 67 89 s后完全澄清 ⑤ 10 40 通3min以上,均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4)通过实验分析,猜想I (填“成立”或“不成立”),猜想Ⅱ、Ⅲ成立。 【反思与评价】 (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你的建议是 。 3、延庆37.(6分)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右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示:I.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见本试卷30题。 II. 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 是 。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0 4.0 6.0 8.0 9.8 烧杯中溶液的pH 13.0 12.9 12.8 12.6 12.3 7.0 (2)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