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2014.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其中第1题一第20题为单项选择题;第21题~第28题为判断题);非选择题部分(其中第27题~第29题为填空题;第30题一第32题为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相对应的位置上。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并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答题,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学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顶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让我们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有个初中的学生误入了时光的隧道,到达了河姆波地区,看到这样一个原始农耕的场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收割粟,他们用铁制农具翻地,赶着牛在犁地,通过都江堰引入黄河的水灌溉。回到现代后把见到的场景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说这是假的,因为有口处错误,口处是?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3、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会”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这一盛事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4、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中记载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西周建立时期
5、他是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位国君。他是
A.黄帝 B.禹 C.秦始皇 D.皇太极
6、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7、小强同学在一部《中国通史》中看到了一些我国的青铜器图片,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8、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9、《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10、“他对内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1、战国七雄中,处于长江流域的是
A.燕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
1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不能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D.铁制农具最早开始出现在春秋时期
1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口国,天下分而为七。口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口县,更□、□
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14、《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