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铁皮石斛优良品种选育与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野生铁皮石斛优良品种选育与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一、项目概况,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包括技术水平);
Dendrobium officinale)是中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随着国内外对其需求量的不断攀升,野生种质资源的濒临枯竭,人工栽植方兴未艾。截至目前,浙江省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00公顷,产值过7亿元。然而,铁皮石斛的人工栽植以商品种为主,野生铁皮石斛作为中药材,其有效成分含量(多糖、生物碱)显著高于商品种,所以开发野生铁皮石斛新类型、研究其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扩大铁皮石斛种植面积,提升铁皮石斛药材“道地性”,提高铁皮石斛产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皮石斛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具体见表1(冯杰 等,2011)。但是不同地区的铁皮石斛由于长期环境适应的关系,其药用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分析其有效成分含量,评价其药用价值,是对野生铁皮石斛资源保护性开发、推广应用的前提。然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刚刚展开,野生铁皮石斛的资源利用还未走入正轨。
据统计,目前国内种植的铁皮石斛多为人工选育种,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通过设施栽培,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但是野生铁皮石斛的资源搜集、开发仍然较少,只有极少数企业愿意投入人力财力进行该领域的研究。斯金平(2009)等研究指出,野生铁皮石斛虽然药用价值更高,但是在种子繁殖、质量控制等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野生种高效设施栽培技术方面也有改进的地方,否则野生铁皮石斛难以迅速推广应用。
表1 铁皮石斛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省份 地名 云南 广南、文山、麻栗坡、西畴、石屏、屏边、临沧、普洱、勐海等 广西 西林、宜山、隆林、天峨、永福、东兰、钟山、平乐、南丹等 浙江 临安、天台、仙居、富阳、江山、金华、鄞县 贵州 三都、独山、兴义、梵净山、荔波等 四川 汉源、甘洛、金阳 江西 井冈山、庐山 广东 乳源、平远 河南 信阳、商城 福建 宁化 安徽 大别山 目前我国铁皮石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原料市场参差不齐
由于有着巨大的利益空间,铁皮石斛在我国广大南方山区有大面积的种植,然而生产主体以小农户居多,种源混乱、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了产品质量良莠难辨,甚至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严重损害了该产业的良性发展。
1.2 种植技术无章可循
铁皮石斛作为名贵中药材,其“道地性”与栽培环境、栽培手段、采后加工等各环节密切相关,然而在利润的驱使下,众多铁皮石斛生产单位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以量取胜,忽视产品种植养护规范,导致药材品质低下、药效减小,失去了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对整个铁皮石斛产业的良性发展极为不利。
1.3种苗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今年上半年,杭州地区铁皮石斛种苗曾出现一苗难求的窘境,该产业市场发展规模可见一斑。之所以种苗价格高、供不应求,根本原因在于铁皮石斛快繁技术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种苗繁殖系数有待提高。
本项目实施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药用保健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铁皮石斛作为纯天然名贵中药材,在食品、保健品行业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野生铁皮石斛具有更优质的保健成分,对其资源保存、合理利用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市场成长的需要。
本项目旨在广泛搜集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析其有效成分含量,对其进行药用成分评价,进而筛选出适合推广利用的野生类型,研究其快繁技术,提高其增殖速率,然后制定适合其生长发育的高效设施栽培技术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源搜集—品种选育—高效快繁—规范种植”产业链条,同时制定野生铁皮石斛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为行业发展探索标准化、规范化路子。
二、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全国涉及用到石斛类的制药厂和保健品加工企业有100多家。我国每年用石斛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产值超过几百亿元,市场需求的数量每年均在几百万公斤以上,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仅石斛饮片用到鲜品量每年在100万公斤以上,按10公斤生鲜的石斛加工成1公斤枫斗折合干品大约用量为10万公斤;而作为中成药的原料,仅南京金陵制药集团需鲜品达1000万公斤以上,折合干品约100万公斤,且不计其它新药开发的需求量。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原材料缺口,加之铁皮石斛药效、药用价值奇高,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石斛在中药史上已有2000年以上的应用历史,已成为十大类别的药材,通称为:“石斛类药材”。石斛既可单独入药,又能与其它药物配伍复方,石斛单独入药及与其配伍复方已达100多种。石斛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中药材涉及植物来源最为众多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药材。自古以来诸多的中医药方需用到石斛,加上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药品、保健品也使用石斛为原料,但野生石斛的繁殖率极低,然而人们只采集野生的石斛确不发展人工种植,因此导致石斛中的上品---铁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