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应用状况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单克隆抗体在治疗癌症、肿瘤上的研究和发展
一、中国癌症、肿瘤发病及死亡率概况
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1.3%。与上年相比,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死亡比例略有上升。
目前中国每年新发病例为22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60万,现有病例310万。近20年来,中国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42%,癌症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构成的24%。中国每4~5个死亡者就有1个死于癌症。癌症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逾千亿元。但是,在癌症患者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却有一半患者得不到规范治疗。
二、抗肿瘤药物市场
以医院购药金额计算,植物来源性抗肿瘤药(包括紫杉醇类、替康类、泊甙类、长春碱类)仍然是份额最大的一类抗肿瘤药,其次是抗代谢类(包括他滨类及其他核甘酸类似物类抗肿瘤药)位居第二。份额增长较快的类别有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特别是2006年,份额扩大了2.5倍;单抗类也有将近100%的增长;虽然这两类绝对份额还不高,但发展迅速;铂类抗癌药由于有奥沙利铂的加入,5年来的份额也是逐渐扩大;而抗代谢类抗癌药近两年由于他滨类药物的上市和普及,市场份额也有提高;抗生素类抗癌药和细胞毒类药物由于无新产品上市,份额逐渐被其他新药所抢占。总得来看,国内抗肿瘤药医院用药格局有向国外看齐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单抗和内分泌类抗癌药的份额稳步扩大。国外制药巨头也看好国内抗肿瘤药市场潜力,引入新产品的速度明显加快,一些产品在国外刚上市一年,在国内已有进口产品。但短期来看对目前的主流品种不会造成太大冲击,因为如前所述,这些产品主要作为二线治疗药物使用,或和其他主流品种组成联合用药方案,并不是替代现有主流品种。而且这些药物价格昂贵,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还不足以使这些药物大面积铺开。但正因为价格高,所以可在短时间内使用药额大幅提高。
图表 SEQ 图表 \* ARABIC 1 国内抗肿瘤药亚类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凯博信数据库
图表 SEQ 图表 \* ARABIC 2 国内抗肿瘤亚类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凯博信数据库
图表 SEQ 图表 \* ARABIC 3 2006年国内抗肿瘤产品贡献率和增长率
药品名称2006年贡献率%2006年增长率药品名称2006年贡献率%2006年增长率多西他赛17.6364.19%喜树碱0.0289.92%卡培他滨12.65131.60%长春碱0.01271.55%奥沙利铂12.5039.08%雌莫司汀0.018.58%吉非替尼10.87425.17%甲氨喋呤0.010.80%紫杉醇7.6618.26%葫芦素0.0162.34%利妥昔单抗5.6576.53%血卟啉0.0159.38%多柔比星4.68696.31%高三尖杉酯碱0.018.14%伊立替康4.53115.56%三尖杉酯碱0.0013.50%吉西他滨4.0319.14%复方替加氟0.00NA来曲唑3.34150.02%安西他滨0.00NA复方斑蝥制剂3.1226.27%比卡鲁胺0.00NA达利珠单抗2.85NA甲异靛0.00NA培美曲塞2.78NA洛莫司汀0.00-6.27%阿那曲唑2.29209.64%羟基脲0.00-0.70%奈达铂2.27154.06%卡莫司汀-0.01-6.00%曲普瑞林2.0030.23%氮芥-0.01-17.67%戈舍瑞林1.9560.98%司莫司汀-0.01-19.44%伊马替尼1.8054.13%门冬酰胺酶-0.02-3.06%群司珠单抗1.7887.68%阿柔比星-0.02-9.45%榄香烯1.7580.83%长春新碱-0.03-11.67%表柔比星1.728.25%去甲斑蟊素-0.03-5.84%依西美坦1.55372.84%靛玉红-0.04-100.88%氟尿苷1.45NA优福定-0.04-53.18%氟尿嘧啶1.07125.79%复方五氟尿嘧啶多相脂质体-0.06-55.70%氟达拉滨0.9554.01%美法仑-0.07-93.7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0.93NA甘氨双唑钠-0.11-6.00%替莫唑胺0.80NA替尼泊甙-0.12-11.74%硝卡芥0.7682.60%亚砷酸-0.13-10.2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