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总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发病率排名前十肿瘤 男性: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癌、肾癌 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 癌症离你有多远?你所在的地区是不是癌症高发区?近日,《生命时报》官微发布的“中国癌症地图”在网上热传,其中,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为全国各个城市都高发的癌症,这些高发癌症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地图里没有广东,但据4月份广东省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表示,广东仍是鼻咽癌全球高发地区。 科技部启动了“《中国癌症地图集》编制”项目。新版癌症地图,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目前癌症负担的分布,尤其是确定哪些地方高发,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病因学的研究效率。 二、病因 肿瘤的病因是指肿瘤发生的原始动因。 五、肿瘤分期(TNM) T:原发肿瘤的范围 N: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M:远处转移 T:按恶性肿瘤侵犯的范围由小到大分为:T1、 T2、T3、T4 N:按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由轻到重分为N1、N2、N3 M:按有无远处转移分为M0、M1 肿瘤转移 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部位,对肿瘤临近组织产生浸润性破坏,同时由浸润部位进入静脉、淋巴或神经鞘膜等体内的自然管道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继续增值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性质相同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 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 (1)直接蔓延指恶性肿瘤连续不断地浸润、破坏周围组织部分的生长状态。例如胰头癌可蔓延到肝脏、十二指肠;浸润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 (2)淋巴转移上皮组织源性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增殖发展为淋巴结内转移瘤。例如乳腺癌常先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首先转移到肺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转移后,可继续转移至下一站的其他淋巴结,最后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再继续发生血道转移。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癌转移淋巴结是左锁骨上淋巴结,其原发部位多位于肺和胃肠道。 (3)血性转移癌细胞脱落进入血管后,随血流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进入血管系统的肿瘤细胞常与纤维蛋白及血小板共同粘聚成团,称为瘤栓。血道转移的途径与栓子运行途径相同,即进入体循环静脉的肿瘤细胞经右心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瘤,例如绒癌的肺转移;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首先发生肝转移,例如胃、肠癌的肝转移等;进入肺静脉的肿瘤细胞或肺内转移瘤通过肺毛细血管而进入肺静脉的瘤细胞,可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到达全身各部分,常见转移到脑、骨、肾及肾上腺等处;侵入与椎静脉丛有吻合支的静脉内的瘤细胞,可引起脊椎及脑内转移。例如前列腺癌的脊椎转移。 (4)种植性转移癌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的为胃癌破坏胃壁侵及浆膜后,可在腹腔和盆腔脏器表面形成广泛的种植性转移。卵巢的Krukenberg瘤多为胃粘液癌经腹腔种植到卵巢表面浆膜再侵入卵巢所形成的肿瘤。值得注意是手术也可造成医源性种植,虽然可能性较小,但应尽量避免。 二、疼痛的评定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是真实的,尽管其中有可能有隐瞒的部分。 部位,是否有放射痛 性质(酸痛、跳痛、烧灼痛) 强度分级时间特征(持续时间、时程、波动情况) 影响因素(坐、走、排便、咳嗽、平躺等会加重还是缓解疼痛) 疼痛的影响(ADL、睡眠、工作) 既往的疼痛治疗及效果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画出一个最 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此方法在临床上较为常用。 0 无痛 1-3 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 4-6 中度疼痛 7-10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 (二)多因素调查评分法(McGill疼痛问卷调查) 躯体感受 精神心理 疼痛程度 多方面因素 多用于科研 (三)痛阈的测定 主观测评方法 1)机械伤害感受阈 2)温度痛阈(热痛阈、冷痛阈) 3)电刺激痛阈 (四)疼痛五级评定标准 级别 应用镇痛药物情况 0级 不用 1级 需非麻醉性镇痛剂 2级 需口服麻醉剂 3级 需口服或肌注麻醉剂 4级 需静脉注射麻醉剂 三、躯体功能评定 1.恶性肿瘤本身所致功能障碍 2.恶性肿瘤治疗所致功能障碍 四、活动功能评定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 2.Karnofsky患者活动状况评定 80-100分 不需特殊照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