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ppt

发布:2018-06-01约1.21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Contents;(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还好我是个胖子;中国历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通胀;一、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100元法币购买力;原因;二:中国1993-1994年的通货膨胀; 从货币投放量来看,我国1994年的货币投放并未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全年国家银行贷款余额为316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1994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约为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与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21.35%的增幅相差不太大。但是,1992年流通中的货币量比上年增加了36.4%,1993年则增加了35.3%,两年的增长率均高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幅度之和。它们累积起来的影响滞后到1994年,最终导致零售物价和居民生活费用的上涨。 从投资需求看,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也开始呈现明显的膨胀。1985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543亿元,1990年增至4451亿元,1993年猛增至11829亿元,1994年竟达16000亿元。就固定资产投资率来说,1993年已高达39.7%,1994年增速虽略有回落,但也仍然高达36.5%。 ; 此外,投资结构本身也不够合理,这主要表现是:农业投入连年下降,工业的投入则猛增;高速增长的工业投入有与消费需求脱节之处,一些产品超过了市场需求(市场容量),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其中尤以耐用品为突出。其中,汽车的生产能力过剩量达3/4,冰箱达2/3,彩色电视达1/2,空调达1/2,洗衣机达1/3,棉毛纺达1???3。生产过剩的结果必然是商业库存迅速增加。1984年,我国的商业库存仅为2000亿元,1990年突破了6000亿元。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到1994年末亏损面已超过40%。由于企业亏损过多,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大增,导致赤字。全国财政赤字硬预算1988年为78.55亿元,1994年为700亿元;软预算赤字1988年为349亿元,1993年突破了1000亿元。由于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政府不是向银行大量透支,就是大量发行国债,无论怎样做,都会促成大量的货币发行,引发通货膨胀。;;;;;;谢谢观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