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11年西城一模文综历史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1.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页,第II卷至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要。回答第12~13题。
12.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
13.朱元璋读《孟子》时说,此老如活到今日,也应该杀头。他下令将《孟子》大量删减。下列句子,被删掉的应该是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D.“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照片
17.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18.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19.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20.对于印第安人而言,1492年哥伦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着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21.史学家认为:“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 的影响。”文中的空白处应该填上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德意志统一 D.日本明治维新
22.一位俄罗斯人说:“我们不否认自己的生活比从前苦,但是国家并不比过去穷。我们现在并不是没有面包、鱼肉、牛油,而是将这许多食品运到外国去换工厂机件了。”这应该是在描述
A.19世纪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 B.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
C.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 D.20世纪6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
23.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下列选项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①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③南联盟发生科索沃危机 ④欧洲联盟成员国逐渐增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60分)
37.(36分)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北朝、隋唐时期,新疆吐鲁番地区使用“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当地还使用《千字文》和隋朝诗歌作为习字摹本。
(1)依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吐鲁番地区文化发展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背景。(6分)
进入近代,国人开始广泛接触外国语言,翻译工作逐渐展开。19世纪末成立的广智书局在1898~1904年期间,共翻译日文著述42部,主要如下:
书名 编号 书名 编号 《英国宪法史》 ⑴ 《支那外交表》 ⑼ 《埃及近世史》 ⑵ 《中国商务志》 ⑽ 《希腊独立史》 ⑶ 《实用卫生自强法》 ⑾ 《俄蚕食亚洲史略》 ⑷ 《人群进化论》 ⑿ 《东亚将来大势论》 ⑸ 《社会主义》 ⒀ 《中国财政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