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S在中药中的应用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液质联用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液质联用(LC-MS)以其灵敏、快速、高效等特点,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该综述对液质联用在中药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液质联用; LC-MS; 中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20 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分析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利用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对被分析样品进行分离,再以质谱为检测器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作为一种高效互补的分离鉴定技术,它综合了色谱和质谱的优点,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和定量成为连续的过程。目前LC-MS已广泛应用于复杂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体内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等中药研究的各个方面,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1-2]。而中药化学成分和复方配伍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LC-MS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化学成分作为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以往中药成分研究主要采用传统提取分离方法,从复杂体系中分离提取单一化学成分,再用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技术进行鉴定。而LC-MS(尤其是HPLC-MS)避免了这种冗杂的操作步骤,可以在成分达到有效分离的基础上,给出丰富的化学结构信息,不仅可以对已知化合物进行分析,而且可以结合同类已知结构化合物的裂解规律,或其它检测方法可对未知成分进行直接分析,这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李丽等[4]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分离并检测了防风中一种新色原酮类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下,通过获得了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来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再利用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化合物结构进行了推断和确认。Piwowarski JP等[5]用应用RP-18改良板的HPTLC和RP-18柱的HPLC-DAD-MSn来分离千屈菜中的五种主要的鞣花单宁,并确定它们的结构。Qi J等[6]应用HPLC-DAD-MS/MS研究了11个麦冬高异黄酮的裂解行为,并从麦冬提取物中鉴定了28个该类别的化合物,其中7 个为新化合物。Lin YN等[7]应用LC-ESI-MS/MS研究了川麦冬和杭麦冬中的高异黄酮类成分,分别从其中鉴定了17个和19个该类化合物,并从化学成分组成上对2种麦冬进行了区分。聂映等[8]运用LC/QTOF-MS对炒川楝子中成分进行了色谱分离及鉴定,根据各个色谱峰在质谱中的精确分子质量、碎片信息、质谱裂解规律和色谱保留规律,成功鉴定了11种化合物,并通过实验表明,LC/QTOF-MS技术能有效的分析炒川楝子中黄酮类、四环三萜类、有机酸类等成分。
LC-MS以及LC-MS/MS在皂苷类、生物碱类和萜类等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C-MS的操作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繁琐和复杂的前处理,并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度高,尤其适于含量少、不易分离得到或在分离过程中容易丢失的组分等优点。
二、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指纹图谱是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LC-MS的应用弥补了紫外检测的不足,还提供了大量的化学成分信息,可实现对各主要流出组分的定性,从而为药材及其制剂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依据。
李文龙[9]采用HPLC-DAD-ESI-TOF/MS 联用技术对龙胆苦苷和马钱子甙酸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龙胆药材的二元特征指纹图谱,用于龙胆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刘怡等[10]采用HPLC 法对不同产地的苦参药材进行分析,确定了13个色谱峰(或峰组)为各产地药材特征共有峰,并利用对照品对照和LC-MS法对其中的6个共有峰进行了成分指认。高新彪等[11]用高分辨LC-MS/MS对牡丹皮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并对牡丹皮药材20个共有峰中的18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该方法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其相似度均在0.96 以上。胡一晨等[12]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为分析用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分析11批秦艽花药材,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了相似度计算。最后建立了秦艽花液质联用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标定了指纹图谱中的23个共有峰,11批药材的相似度均>0.90,并用HPLC-ESI-Q-TOF-MS 技术对7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王丹等[13]用83份黄芩样品建立的黄芩HPLC 指纹图谱中有29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和LC-MS技术对黄芩指纹谱中的27个化合物进行了指认和鉴定。并考察了影响指纹图谱化学轮廓的因素,结果表明检测波长对指纹谱的化学轮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