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简报第十七期.DOC

发布:2017-09-14约3.6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简 报 第17 期 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2013年10月15日 本?期?摘?要 以创新精神玩转“挑战杯” 来到香港科技大学的展区,你也许会被一个作品中展现出的创造力而震撼,从四旋翼飞行器到智能平衡车,从水下机械人到单球驱动机械人,庞大的绘图机械手臂更是直接将电影《雨果》中的绘图机械人“搬”到了现实之中。 相比之下,香港科技大学的“可变轴万向轮系统”项目不仅在名称上显得有些“不明觉厉”,在造型上也并非那么惹眼,可如果你因此小看了这个项目,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可变轴万向轮系统”是使机械人可以改变轮子配置的系统。为了使机械人能够应付不同的障碍物,我们令到机械人可以随意改变自己车轮的位置躲开障碍,同时保持机械人能够在轮子位置改变的时候以正确的方向行走。 正是凭借这一技术,这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团队获得了2013年全港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及2013年亚太大学生机器人比赛的八强。 遗憾的是,由于机器人体积较大,他们此次未能将机器人带到挑战杯的参展现场。但在展区,参观者还是可以从他们带来的视频材料中对整个系统一窥究竟,使用了“可变轴万向轮系统”的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时间几乎为0! “制作这个机器人大约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前辈的指导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谢仲钧带着浓重的“港普”向记者介绍。与此同时,他也坦言,他们开发的机器人技术目前的使用价值极其有限,然而香港科技大学依然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设备和资金。 香港科技大学对他们在科研上的支持和付出得到了回报。香港科技大学在全港2013年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上大获全胜,有两只参赛队伍从参赛的8所大学的1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会师决赛。 其后,他们代表了香港参加亚太大学生机器人比赛。团队虽然在8强赛中遗憾地败给了后来成为冠军的日本队,但是他们并不气馁。谢仲钧希望明年能够卷土重来:“我们明年的目标是Robcon2014四强。” 谈到大陆的大学生机器人比赛时,谢仲钧给了内地机器人比赛很高的评价:“其实中国内地大学生制作的机器人也很强。”谢仲均说道,“但是由于大陆的媒体(CCTV)没有参与到Robcon这个活动中来,所以中国大陆地区的大学只参加国内赛。” 谈到参加挑战杯的契机时,谢仲钧告诉记者,“我们的指导老师告诉我们大陆有一个比赛,问我们的愿不愿意。我们想到了大陆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交流。所以,我们就提交了申请。”最终,谢仲钧、麦兆辉、鄧衍昕三名大二学生代表了团队10余人,来到大陆参加此次挑战杯。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参加挑战杯的香港学生胸前不仅别着本校的校徽,还有香港政府发给的象征香港地区的飞龙徽章。 “我们来参加比赛,老师并没有对我们做任何的成绩要求,所以今年同学们的心态非常好,就当是过来游玩。”谢仲钧笑着告诉记者。 (通讯员 赵鑫程 焦家奇) 挑战杯首现“公开答辩” 各方观点大碰撞 10月14日下午,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公开答辩彩排于301公教楼进行,参赛选手都在为展现最精彩的一面而不断努力。据悉,本次是挑战杯第一次引进“公开答辩”的方式。 参赛队员说:“参加公开答辩很幸运” 来自湖北省的“‘湖泊文化’创新及其产业化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的代表早早就来到了彩排现场,与同组答辩选手热烈的讨论着明天的答辩过程。“能得到公开答辩的机会十分幸运。公开答辩不仅可以展示学校的风采,更可以将我们的作品宣传出去,同时还能得到专家老师的指导。” 对于明天的答辩环节,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程俊韬同学充满信心地说,“在收到通知之后就已经把所需要的PPT,视频等材料制作好。在学校也与老师进行了多次模拟答辩,准备的非常充分,也希望取得好的成绩。” 指导老师说:“坦然面对答辩,争取优秀成绩” 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付力老师是第一次带队参与挑战杯项目的角逐。在公开答辩的彩排现场,付力老师表示很期待看到自己队员的表现。“我们是管理类第一个上场的项目,除了希望队员可以为学校争光取得好成绩,更希望自己的队员以坦然的态度面对答辩,通过挑战杯的旅程提高自己,成就人生,成为创新人才。”在校期间,团队已经按照参与答辩的要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按照要求努力尽最大的努力达成目标。 作为一个来自工科学校的管理类课题,“交叉学科”是这个项目的最大优势。而公开答辩给予了这个项目一次新的机会,来展示它与众不同的魅力。“‘解决北京老旧社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北京市坐头地区为例’在工科学生的眼里,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从其施工,图纸,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的现实描述。答辩可以更好的展示我们的与众不同。” 观摩者说:“公开答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大好机会” 来自苏州科技学院的彭欢同学以一位观摩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