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教材说明:1、?此文语言通俗易懂,再加上同学们已经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篇目和对《水浒》的一些了解,故而理解课文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也有可能理解不透彻,因而需要了解一定的有关《水浒》的知识。所以,课文中字词、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是本课授课的基础知识。2、?教学重点有二:
学习课文本身结构特点和作者所运用的叙、评、析相结合的评论方法。
②了解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特点,掌握评价文学作品,即写一般的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途径:如何选取切入点,如何作到叙、析、评相结合等等。3、?教学难点:本课带有鲜明的文艺争鸣色彩和独创性,要理解作者在此文中所适用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懂得作者见解的独到、深刻之处。?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字词解释: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和虚构。揣摩:反复思考推求。附会:把没关系的事物说成有某种关系,把没有意义的东西说成有某种意义。灼然:清楚明白样子。落魄:luò?pò又读luò?tuò义同\落泊\(luò?bó)鄙薄:轻视、看不起。光景:有境况、状况之意,也可理解为表估计、推测。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行伍:hāngwǔ旧指军队,泛指军中。投名状:旧时聚众造反或占山为寇的人入伙所用的见面礼。按语:作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行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能事:擅长的本领。经济: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大的成果。幻灭:空想的希望破灭。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倾轧:轧:yà。在同一组织中排挤打击不同派系的人。2、作家、作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春蚕》、《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3、相关文学常识 《水浒》:作者,施耐庵(也有说罗贯中作或两人合作)①?主要内容: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它愤怒地揭露朝政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讴歌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也具体描述了起义军惨败的结局,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②?流传及影响:起义故事先是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南宋末年画家龚圣予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已完整地记下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和赞语。民间说书者把水浒人物故事作为说话题材,《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便是他们的说书底本。元杂剧中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多达三十余种。《水浒》的作者便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水浒传》最早的本子为一百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成为七十回。由于其出色的人物刻画和精当的结构安排,使它成为一部不朽的艺术巨著。?③?艺术特色:人物塑造上作者总是把人物放在尖锐斗争之中,扣紧人物身份和经历,通过人物的行动展现性格,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情节紧张生动,结构安排有机完整,每组人物故事都采用单线发展结构,每组情节既有独立性又前后勾连,语言洗练、明快、生动、丰富,有很强地表现力。4、?课文内容:①?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第8段):着重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②?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提示:首先,总说《水浒》的\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评价\,\个个面目不同\。那么施耐庵是如何写出这样一群个性鲜明的形象来的呢?一定得益于其创作方法,于是作者借一本笔记的记载进行推究,然后得出结论,《水浒》是施耐庵揣摩民间流传已久的口头文学加以改编润色而成的。作者写这些的作用主要是: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重视。③?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提示: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总说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过渡到对《水浒》人物描写特点的深入分析。④?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得出\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这一特点的?提示:作者采用例证法,举出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的例子,通过三层文字层层深入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这个结论。从遭遇到思想再到出身,对三个人的异同点边叙、边析、边议、分析精辟独到。⑤?如何理解茅盾对《水浒》的这一评价?提示: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是《水浒》的特点。施耐庵虽然没有接受过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但由于他尊重实际,如实地描写社会生活,其结果也必然会反映出阶级社会里的阶级和阶级矛盾。所以施耐庵是不自觉地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去塑造人物的。相比较而言茅盾先生却是主动地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评价文学作品的。这是茅盾先生的首创。文学评论重在创造性,不可拾人牙慧,以此种方法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