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考点练习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13年高考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必修3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2013·福州模拟)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2.(2013·徐州模拟)有关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 [2013·山东济南市高三第三次质检]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
C.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不变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原创题]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来源:Zxxk.Com]
.[2013·北京东城区]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尿毒症 组织水肿
A. B. C. D.
8.[2013·正定中学期末考试]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2013·长沙一中月考]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
B.体液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首先通过进入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2013·大连期末]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A.B. C. D.
11.[表格题]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②[来源:学§科§网Z§X§X§K] 142 5.0 2.5[来源:学科网] 1.5[来源:学+科+网] 103.3 6.0 16.0 1.0 147 4.0 1.25 1.0 114.0 7.5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若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013·山东济南市高三第三次质检]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水宜生”保健杯可使饮用水呈弱碱性,长期使用可降低体液的酸度,改善体质
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病原体,其作用对象是抗原,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不大
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