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口腔颌面部肿瘤().ppt

发布:2015-09-15约1.91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诊断方法 囊液检查 病理检查 核素锝99m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治疗原则 在肿瘤周围至少0.5cm处手术切除 成釉细胞瘤恶变率1% 脉管性疾病 2002年采用Wnaer、Suen的分类命名: 血管瘤 hemangioma 脉管畸形 vascular malformation 1、微静脉畸形 2、静脉畸形 3、动脉畸形 4、淋巴管畸形 5、混合畸形 血管瘤 多见于婴幼儿 占全身血管瘤的60% 可以自行消退,病程为3期: 增生期 消退期 消退完成期 脉管畸形 静脉畸形 微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 淋巴管畸形 微囊型 大囊型 恶性肿瘤 舌 癌 牙 龈 癌 颊 粘 膜 癌 上 颌 窦 癌 唇 癌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患病率、发病率及构成比 口腔颌面肿瘤发病特点 ①年轻化,女性发病上升,发病部位 ②病理复杂化 ③转移性口腔癌 ④隐匿性癌 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表现 良恶性肿瘤的生长特性 良恶性肿瘤的危害 口腔颌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 采集病史 临床检查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 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 个体化方案(individualization) 因人因病 量体裁衣 根治外科和功能外科并重 良性肿瘤: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综合序列治疗 combined and sequential therapy 化疗+手术+放疗+其它   根据组织来源、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生长部位、临床分期(TNM)及全身情况选择 组织来源 来源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上皮来源   间叶来源 淋巴造血系统 骨肉瘤 细胞分化 分化好—手术 分化差—放、化疗 生长部位 颅底、深部、重要结构—功能障碍 面部、皮肤、颌骨肿瘤—手术 临床分期 早期 晚期—综合治疗 TNM分期(UICC) 全身情况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Surgery) 根治术与功能外科的概念,无瘤原则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 化疗(Chemotherapy) 生物治疗(Biotherapy)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手术治疗原则 明确诊断 明确手术作用,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诊断,探查,治愈,姑息,修复重建,预防 全面考虑,选择合理术式 保存性功能性外科 (conservative functional surgery) 修复性功能性外科 (reconstructive functional surgery) 防止医源播散 无瘤原则 切缘在正常组织内 整块切除(en bloc) 避免挤压 肿瘤表面纱布覆盖 使用电刀 冲洗更换器械 根治与功能并重 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 软组织囊肿 皮脂腺囊肿 皮样表皮样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鳃裂囊肿 涎腺囊肿 年龄 部位 特征 囊内容物 1~10岁多见,也见成年人 舌盲孔到胸骨切迹 舌骨随吞咽上下移动,可癌变 透明微浑浊黄色稀薄或粘稠液体 甲状舌管囊肿 软组织囊肿 皮脂腺囊肿 皮样表皮样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鳃裂囊肿 涎腺囊肿 部位 部位 颈中下1/3 耳垂 第三 颈下部 内口 第二 咽侧壁 外耳道 外口 第一 颈根部、锁骨上区 下颌角以上或腮腺区 颈上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 梨状隐窝、食管入口 年龄 特征 囊内容 20~50岁多见 根据部位不同而不同,可癌变 黄色或棕色、清亮含或不含胆固醇液体 颌骨囊肿 牙源性囊肿 非牙源性囊肿 始基囊肿 根端囊肿 含牙囊肿 角化囊肿 球上颌囊肿 鼻腭囊肿 正中囊肿 鼻唇囊肿 WHO牙源性肿瘤的分类 上颌牙源性肿瘤 间叶性牙源性肿瘤 混合性牙源性肿瘤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Broca (1868) Falkson (1879) Malssez (1885) Ivy,Churhill (1930) 首次报道 详述 牙釉质上皮瘤 造釉细胞瘤 生长与扩展 “临界瘤” 侵袭性多 囊性 实体性 恶性成釉细胞瘤 侵袭性少 临床表现 病程缓慢,可达20~30年 初无症状,后有面部不对称 可产生神经症状 病理性骨折 X线表现 多房型多见,占98.95%,房差大,切迹 多蜂型 单房型 局部恶性灶型 归纳而言 骨质膨胀,向底颊侧生长 骨皮质破坏消失,以牙槽侧骨质为多 肿瘤内可含或不含牙 牙被肿瘤推移 牙根呈锯齿壮吸收 根间牙槽骨肿瘤浸润 肿瘤内无钙化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