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行为ppt.ppt

发布:2016-06-29约9.29千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一节 需要、行为和动机 一、需要与动机 1、需要(need) 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2、动机(Motive) 原意是引起动作。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3、动机与行为 动机有三种特征: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活动性。 动机有三种机能: ①始发机能;②导向选择机能;③强化机能。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动力 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二、激励机制 1、概念 激励: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2、激励模式 ①激励模式之一 ②模式之二 3、激励机制 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Mn=(Bn-1,G0) Bn=f (P,Mn) M:刺激变量(外界目标) n=1,2,3,4……m (激励机制)。 G0 :组织目标 B:反应变量(行为) P:机体变量(个体特征,需要和动机) 第二节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一、感觉与知觉 1、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个属性或各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社会知觉的内容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分类: ①对人的知觉 ②人际知觉 ③自我知觉 ④角色知觉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率 四、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5、似我效应 6、对比效应 五、归因理论 1、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2、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⑴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分析; ⑵社会推论问题; ⑶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例如:对失败的归因 归因 内 ①智力低 因 ②努力不够 外 ③偶然生病 因 ④工作任务重 难度大 今后的行为 消极行为 增强努力 增强今后的努力 降低自信心 降低成就动机 六、知觉与个人决策 1、知觉与决策的关系 决策是对于问题的反应,而对问题的存在和所需要的认识是一个知觉问题。 另外,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对信息进行解释与评估,哪些资料与决策有关;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都与决策者的知觉过程有关。 2、个体最优化决策的步骤 ①弄清决策需要; ②确定决策标准; ③给标准分配权重; ④开发备选方案; ⑤评估备选方案; ⑥选择最佳方案。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一、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有以下特征: ①组合性;②稳定性和可变性;③一般性和独特性;④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二、气质与行为 1、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系统的气质学说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和罗马医生盖伦(Galen,129-200)提出的。他们用人体的体液解释气质缺乏科学依据,但这种分类是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含量多的人依次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其一般特征为: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较差。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稳定性差。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 抑郁质:感受性强,善于觉察细节,艰危知著,细心谨慎,敏感多疑。 气质的血型分类: A型:温和,老实、稳妥、多疑、顺从、依赖性强; B型: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喜欢社交、好管闲事; AB型:A型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